爱吃草莓尖这个事儿,并不是谁家的孩子霸道自私,也不是他被宠坏了,而是说——小孩子自然会选择更好吃的部分。
这是人类幼崽的一种正常选择,也是一种本能反应。当孩子面前有一盆草莓的时候,他选择只吃尖尖,是因为草莓尖更甜、更好吃。就像你给你家猫主子敞开供应肉质感强的妙鲜包和顶配的猫罐头时,它不愿意去碰干干硬硬的猫粮一样。
1岁后的宝宝初步有了自主行为,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开始不断地试探眼前世界的边界和规则。
比如,他们会趴在床边,反复把手伸下去试探地面有多高,会对着镜子尝试触摸镜子里的人。
这些都是人在小时候,对世界的规则和边界的初步试探。吃草莓也是一样。
站在孩子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孩子面前摆了一大盘子草莓,他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草莓自由。他拿起一个草莓,咬了一口很甜,接着再咬一口,发现不甜了,本能地就会想要放下,去拿第二个。于是,一盆草莓只剩下了一堆草莓pp。
成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自然会觉得这是一种“恶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
关于如何调整孩子习惯的问题,在某乎相关问答下,有个来自@笑霜 的高赞回答中提出一个观点:事先的“预防”,胜过事后去惩罚。
既然知道孩子会出现只吃草莓尖尖的行为,无论是浪费食物的角度,还是对他人的影响角度来说,这个行为对于他的进食习惯不够好。那从一开始,就先给孩子一颗或有限的两三颗草莓,吃完了才给他新的。
当只有一个草莓放在面前时,他拿起一个草莓,咬了一口很甜,接着再咬一口,发现不甜了,但是看看周围,没有其他选项了,那手里这个就是最好的了。
没有那么多草莓能让他实现草莓自由,吃完尖尖还非常意犹未尽,慢慢吃到了“草莓腰”“草莓肚子”“草莓pp”,四舍五入也算是吃干净了。
所以,即使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在换位思考之前,也不要盲目指责。在纠正孩子某些不好的行为时,一定坚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孩子可能不是有心浪费食物,真的就是贪恋草莓尖的甜而已。还有,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柔和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次不要拿出来太多,买东西的时候让娃参与,也可以把食物切成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