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一天 · 徐爱录(1) - 艳戈 - 草稿

图片发自简书App

7月21号,与我来说是个神奇的日子,我的人生冥冥中,总与这个日子有缘。

12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我的上一家公司,十年时间,奉献了青春,遭受了很多困难和磨练,学到很多东西,最终实现了自我蜕变。虽然最后遵从内心的声音,选择了离开,但对那段时光依然感恩。

没想到这次传习录的学习,又恰巧在7月21日,难道冥冥中,与我,哪怕只一个月,又将是一段不一样的日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始学习之前,未预想到这次学习的难度,还想用以前随性泛泛的看书习惯,可这次的学习,每日要学习好几篇文言文,对于难懂的文言文,经常要反复推敲琢磨好几遍,才能了然心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外,之前对王阳明先生的了解,只停留在人人熟知“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名言上,通过这几日加深了解,愈发认识到,阳明心学不仅包括了儒家“修齐治平”的入世有为、道家“上善若水”的清净无为、还有禅宗“心物不二”的般若智慧,所以,要想学到阳明心学的内涵,真的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功底,和饱满的浩然之气!难啊~

正如《传习录》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出自《论语·学而篇》:“传不习乎?”  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知于己,这次的学习,深知自己白纸一张,要用心学习,用心体会,用心知觉!


阳明先生对徐爱说,在万事万物上寻求至善,那就把道义视作心外之物了,至善方是心之本体。就像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能做到且做的好,皆因有一颗诚孝之心、一颗无私欲之心,心即理也,在心上用功最重要!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说,孝顺并不是只让长辈吃饱喝足,而是要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这是件难事。这的确是很现实的话,不过,正如阳明先生言,若修养心性,让自己有一颗诚孝、无私欲、深爱父母之心,那侍奉父母自然会嘘寒问暖,脸上必有和气、愉色、婉容,根本不必强做出愉悦的脸色。

阳明先生告诉徐爱,至善做的好,并不在于表面文章、表象仪节是当,因为很多表象的东西都是可以假装出来,保持自己的心纯乎天理、达到极点就可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