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叶嘉莹走进李煜

李煜,从初中开始就喜欢他了。尤其是他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虽然我们不能体会他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沦为亡国奴,但是他的伤春悲秋,确实吸引了当时还是少女的我。那种悲伤的心境,让我感同身受。

今天又开始读叶嘉莹先生对后主词进行评论。觉得耳目一新。她说:李后主的词,虽然在外表的风格上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前期和后期,的不同。但是作为他的本质来说,他基本的一点,就是以他的纯真——王国维所说的赤子之心,他的敏锐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的一种投注。不管他写什么,不管他所经历的是什么,他都把他最真纯的、最敏锐的、最深挚的心灵和感情都投入进去。这是李后主的特色。

叶先生举出前期他写的《玉楼春》:晩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艘次写出了李后主彻底的享乐,他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全面享乐:眼前是一队队晚妆初了的美女,耳边是能响遏行云的凤箫声,闻到所焚的香的味道,喝着美酒,微醺半醉。这样还不算完,还要晚上跑马,踏马清夜月。他的享受是彻彻底底的享受,感官没有一处不享受。

当他写悲伤的时候,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他写的都很纯粹,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所以他的词才会这么有感发力。

作为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君王和政客他是失败的。我们感谢李煜的政治失败,为我们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虞美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后主是一个重要的作者,所以我们要对他作一个整体的介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殇桁阅读 1,648评论 8 29
  •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
    伍槿荣阅读 471评论 0 1
  • 词史上所谓“二李”是指李清照和李煜。沈谦曾在《填词杂说》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他们的词都...
    萝泽阅读 2,533评论 2 5
  •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主,享誉千年的词坛圣手,世称李后主。 李煜的两重身份,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后来...
    沐阳说阅读 773评论 2 23
  • 美国现象学家希乐斯·米勒(HillsMiller)就曾说,每一个作者,不管写出了多少内容风格不同的作品,但...
    饼干贝贝阅读 71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