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5 ——元(下)

                 阅读时间4分钟|元四家

PS:此系列依照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以及编辑处理,希望对有意愿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小白有所帮助。

 元代有四个十分出色的山水画家,称为“元四家”。他们分别是吴镇、黄公望、倪瓒、王蒙。


1.吴镇

吴镇大概懂点《易经》,他起初是个算命的,生活拮据。后来因为书画有名,生活才逐渐改善。

吴镇 渔父图轴 元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元朝的文人画,大多像吴镇,远离城市,住在安静的山水之地,表达宁静的心态。但同时从他的用笔之硬朗,我们似乎又能感觉到画家的高风亮节。


2.黄公望

 说到黄公望,大家肯定就想到《富春山居图》,这是阿黄(这样叫没有贬义,只是我觉得很亲切)画了好几年才画好的。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阿黄一生跌宕起伏,他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3.倪赞

倪赞是个古怪的画家,据说他不仅讨厌政治,讨厌热闹,他连人都讨厌,所以他从来不画人。他的画特别干净,常常只是一个片段,有点像特写镜头。说他性冷淡风始祖,也不为过。

倪赞 容膝斋图  元

“一河两岸”构图,笔墨极为淡雅,山石土坡以干笔横皴,再用焦墨点苔,画树墨色层次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觉清劲,画面简逸萧疏,风神淡远。


4.王蒙

王蒙和倪赞的风格迥然不同了。他也不同于其它三家。他的画开始用颜色而且由于复杂,他用的皴法也是更细腻的“牛毛皴”。其它三家追求山水宁静,他的内心则充满骚动。他也爱参与政治生活,不再是隐士了。

王蒙 具区林屋图 元

    我看着有点晕,密集恐惧症了。和倪赞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不知道你们喜欢不喜欢,反正我不喜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