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人生海海》这本书,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段,我泪如雨下。在这个午后,阳光温暖的照着我的脸庞,我感慨,活着,真好。
这本书再一次刷新了我对人性的认知。人,时而善良,时而丑陋。书中一向敬佩的爷爷,熟读百书,知晓道理,出口成章,受人尊重,从对上校的恨、到对上校的关爱,又到告发上校,毁了上校,也毁了自己,毁了全家。可悲,可叹。为什么?为自己家族在村里的名声,为自己儿子的前途。然而,事与愿违,他最后的告发导致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名誉更无从谈起。
一失足成千古恨。世上没有回头路,没有那么多“如果”,没有后悔药。有些事情,真的,千万不要去做,不要去碰。三思而后行,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敬佩主人公—上校。他有男主人公的英俊潇洒、聪明智慧,他更有仁者爱人的宽阔胸怀。他好像无欲无求。他为了使命,为了杀鬼子,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生活在黑暗中地域中。他为了拯救病人,冲在一线,舍生忘死,一心救治更多的伤员。结果呢?却被定义为大汉奸,被上街游行,被牢狱之灾,被当众脱掉裤子,被逼得发了疯~他有没有抱怨?有没有说明真相?书中没有写到,但从他的发疯,我想他抗争过,他自己过的透彻过的明白,但是他终究抵不过世人的眼光、世人的碎语……
这本书让人看得压抑,善良之人被人逼得发了疯,还好,可恨之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让人庆幸的是,上校发疯以后遇到了爱情,林阿姨对他百般爱护、照顾有家,将他养的白白胖胖,并陪他直到天年。如果上校有那么短时间的清醒和记忆,我想他应该是幸福的吧,陪着爱自己的人,画画、养蚕、生活,虽然无儿无女,虽然清苦孤单,但至少没有了杂言碎语,没有了纷纷扰扰,内心充盈、安逸是最大的幸福吧。这就是为什么看到结尾,林阿姨陪着上校同日同月死时,我痛哭流涕的原因吧。既是感动,也是无奈。
书中另外值得庆幸的还有作者自身,从小陪伴着知书达礼的爷爷,但是因爷爷告发了上校,全家成为众矢之的,小小的年纪不得不流落到巴塞罗那、马德里,干着繁重的工作,流落在街头成为拾荒者,还遭遇了前妻的离世……生活真是太难了。但是他并没有绝望。“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凭借着这样的信念,他做起了洋垃圾的生意,并因此家庭和睦、财源滚滚、时来运转。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人生如戏,每一出戏都明里暗地连好的。
人比人气死人,我不跟人比,只跟自己比。
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
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正是怀着对生活的渴望,怀着一颗感恩、宽容、大度的心,“我”才远离了所谓的小鬼,走上正常又幸福富足的生活,知道孝顺上校和林阿姨,知道帮衬侄子和老家的亲戚,甚至能够原谅小瞎子(但从后面的情节看,小瞎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的生活会因经历的复杂,而过的通透,真正领会“人生海海”的道理。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愿我们都能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去感受、去经历这海海的人生。走下去,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