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解

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

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

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

形式相似之组织,就精神言,则文明人类

之经验大致相同,而事有可通者。文明人

类之生活要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

或曰个人,曰社会。而教育之最大的目的

,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立群各

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

方相苞;则此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

而不可通者也。

西洋之大学教育已有八九百年之历史,其

目的虽鲜有明白揭橥之者,然试一探究,

则知其本源所在,实为希腊之人生哲学,

而希腊人生哲学之精髓无它,即「一己之

修明」是已(Know thyself)。此与我国

儒家思想之大本又何尝有异致?孔子于《

论语·宪问》曰,「古之学者为己」。而

病今之学者舍己以从人。其答子路问君子

,曰「修己以敬」,进而曰,「修己以安

人」,又进而曰,「修己以安百姓」;夫

君子者无它,即学问成熟之人,而教育之

最大收获也。曰安人安百姓者,则又明示

修己为始阶,本身不为目的,其归宿,其

最大之效用,为众人与社会之福利,此则

较之希腊之人生哲学,又若更进一步,不

仅以一己理智方面之修明为己足也。

及至大学一篇之作,而学问之最后目的,

最大精神,乃益见显著。《大学》一书开

章明义之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若论其目,

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明

明德;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属新民。

《学记》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

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

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

新民之注脚。孟子于《尽心章》,亦言修

其身而天下平。苟子论「自知者明,自胜

者强」亦不出明明德之范围,而其泛论群

居生活之重要,群居生活之不能不有规律

,亦无非阐发新民二字之真谛而已。总之

,儒家思想之包罗虽广,其于人生哲学与

教育理想之重视明明德与新民二大步骤,

则始终如一也。

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

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

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

此二义之范围,所患者,在体认尚有未尽

而实践尚有不力耳。大学课程之设备,即

属于教务范围之种种,下自基本学术之传

授,上至专门科目之研究,固格物致知之

功夫而明明德之一部分也。课程以外之学

校生活,即属于训导范围之种种,以及师

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

措,苟于青年不无几分裨益,此种裨益亦

必于格致诚正之心理生活见之。至若各种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程之设置,学生课

外之团体活动,以及师长以公民之资格对

一般社会所有之努力,或为一种知识之准

备,或为一种实地工作之预习,或为一种

风声之树立,青年一旦学成离校,而于社

会有须贡献,要亦不能不资此数者为一部

分之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

-梅贻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 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 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 ...
    王丽聪阅读 199评论 0 0
  • 作品原文 大学(《礼记·大学》古本)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
    立晟舒适家阅读 619评论 0 1
  •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小林大为阅读 967评论 0 11
  •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冰清九月阅读 1,894评论 0 1
  • 原创 刘长志 图片 《大学》第一章 图片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道...
    刘长志儒学实解阅读 4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