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讨论,如何解决孤独空虚问题。因为,孤独空虚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而且也是独有的时代特点,这个时代特有的心理病。思考,现在或未来可能的形式,让我们的精神有处安放,或充实绽放。

绝对统一的人类——社会性的动物
不知忙乎所忙
反思
为何我大学刚开始的生活
如此“不知忙乎所忙”
总是感觉很多事要干
然后又忘记了要干啥
·
本身作为舍长
我就到处找联系方式
我还爱串宿舍加好友
完了刚开学又本就有
很多事情要办的
·
首先
这些要办的事
不明白的地方还要等班干回复
这里就有了时间差
再来
作业任务
都是有“时间程度性”的
各个科目任务
在我们心里有着不一样
分量的重要程度

这些与课程重要程度
老师态度、完成任务要花时间有关系
比如素描的难度
花的时间、老师的专业态度
要我们觉得素描课与任务就是很重要的
·
随着“最终截止时间”越近
这个任务的重要程度也就越强

我们的学科与任务也不止一个
时间节点也不尽相同
于是就形成了各样“程度性”叠加的
“景象”——心境

这些事情交叉下来
一些重要程度低的
比如剪指甲和洗军训服
就被我忽略了
这样也就导致我总觉得有些事没做
·
最佳的办法应该是
当下就去做
特别像剪指甲、洗军训服这样
能马上完成的小事
就不至于心里有石头堵着一样
·
重要性程度是从“时间点”
延伸出来的
实际上
这些任务、学科的重要程度
都是我们自己“幻想”、想象出来
是可变的

这件事重要与否、上台的紧张程度
都是会随着客观因素或我们思想而改变的
而唯有“统一的时间点”
统一的地点是不变的
这时候就要提出一个疑问了
如果没有这个时间统一会怎样?
绝对统一
从资源、效率的角度来说
自然是固定时间地点
特定老师与一群学生
为妙
但是我觉得没有这个统一不行
原因还不在此
我觉得
如果一点统一也没有了
不在一个时间点上课
不在一个课室
甚至不分班、分校
那样就堕入无限的孤独了

我们说了紧张都是因为怕别人看法
那我们分时间找老师演示好了
甚至考试都自己找时间
乃至没有统一的花名册排名呢
这样我们不就相当轻松了吗?
可是问题在于
这样我们也就“绝对孤独”了
住宿也分离
什么都不统一
就真的“一个人”了
·
但是往深再一想
也会知道
不存在 绝对的不统一
·
想象到来到一个外星球
这里都是“外星怪人”
或者说是怪物
她/他们的语言行为怪异捉摸不透
乃至文化习性可能是与地球之相反的
就这样“不统一”的星球
我要怎么融入和了解呢?
我在这个星球就绝对的 孤独 了吗?

我想象到
当这个星球的文化盛宴结束或休停时
我会随一个外星怪物行到餐台
我便要尝试询问她/他这个星球的文化
是怎么样的呢
·
想象中的怪兽可爱地嚷比划着
·
我意识到
绝对的不统一是不存在的
当我与怪物交流时
我是靠餐桌、饭点这个统一
来达成的
至少我们都有进食、“摄取”的统一
作为生物就有相似的地方
倘若这个外星生物哪哪都跟我不一样
语言也没有语调
也看不到肢体语言
形状迥异
甚至我认不出是生物或隐形
那样就会像“空气”一样
本身相当于“不存在”了
·
我们作为人类、生物
是有绝对的统一的
当我把这个观点说给 久久 网友听时
他的一个思考让我茅塞顿开
如醍醐灌顶
·
久久:
当没有人的时候,
(我设想了一个荒野无人的场景)

突然有一个人,只要存在在那里,就会感到安心吧。但是,如果无法与之交流呢,无法与之交集,不仅口头上无法交流,任何信息也无法传递。单单是知道它存在
·
“嗯,会崩溃”我答
对了!
与人交往的本质就是为了
“可能性”
·
曾经我奇怪为什么这个世界一定要有“人”
九型人格里的五号好的知识也不定是人的
我就奇怪怎么其它人格九随性、八领导
都跟人有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
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的
“成人”本身就要社会保护与教育
从狼孩的例子我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从近代哲学观念看来
我们只是有了“可以脱离社会”的“错觉”
由于现代性
每个人一生可以不独属一个公司
家庭、地域都是可以变迁的
但实际上
人终究是脱离不了“群体”的存在

在我的哲学理念看来
人这个“事物”存在的特殊之处
在于 人具有创造力
·
人与人之间本质是“可能性”的交互
如果之间无法“碰撞”
没法相互影响、交互改变
那样就相当于 不存在
·
这也就明了了
为什么格局大的人
就越容易孤独
关键不在于不被人理解
而在于
很难有人能够影响到她/他了
·
无法在深的或个性的
领域发生交互影响
这是当代 个性孤独 的本质
·
而我与久久这样观点的分享
久久再思考与疑问
又让我有了新的发现
这本就是最好的影响、可能性的例子

我们找到一个解决孤独的办法
那就是 找到属于自己的“团队”
在自己喜好的领域上尽情交互碰撞
便能让我们有归属与充实绽放之感
·
当然了
这还是我的一个想象(一个理论)
毕竟互联网又还是局限的
往后我们还会深入探讨
我也在努力创造以达成线下的
·
书店存在感?
设想如果自己能开一家书店
这样在一定音乐的背景下
又有存在感
我就能静下心来看书了吧
·
由于我极度看重创新
洞察深刻
逐渐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文章
(能影响我极锐领域的文字越来越少)
就包括反复检查自己写的文章
都要嫌烦
更别说烂透了的套路
跟没有新意的文章了

我想起来我曾提到
听喜欢的音乐听到耳朵“麻痹”
但同一首歌在外面大街上放出来
又感觉澎湃
我明白了
这里的气氛不同不仅仅是音响的原因
在外面放就有了 大家一起听 的
群体性(社会性)
·
如果我能在自己开的书店里看书
就不会像现在空虚的感觉阅读一篇文章吧
有了(是书店主人的)存在感
还有陪我一起看书听着轻音乐的同学
·
稍微一想
谁会愿意陪我一起静下来看书呢
内向的人(独处的人)倾向于看书
她/他们的存在感
或者社会性、归属感
在书里面找到
·
这就有一种跨时空(或未来)文字的意义
她/他们的存在感在于未来
或者文字上
·
两极的感受
我觉察到我一个思维状态
时而极度自信兴奋
时而又萎弱自卑
我察觉到
当我把视界(视野)放大时
我就自信
其中的事情变小、困难被忽略
当视界缩小
每一个下一步的困难都让人害怕憔悴
·
它们之间切换之快
我又常受这样感觉困扰
还待进一步思考
……
下一期:我在奇怪,为什么有了另一半
还要在乎与别人的面子呢?
关注创性未来,继续思考与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