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红楼梦》里有一句经典对联: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就连杨千嬅也在歌词里面说"我行我素那样又何苦我又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假装什么都糊涂,假装什么都瞑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生而为人,生活在这与人打交道的社会上,总是需要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下。
曾经听过一个培训老师的课,在课堂上他问过这个一个问题:
如果在一个酒店门口,你偶然间遇到了一个很久不见的好朋友,在意外的表情下你会说些什么。
现场有很多种回答,而最普遍的回答就是会意外的问到:『你怎么在这里?』这句话被培训老师列为最低级且最没有情商的回答方式。
他公布的他觉得最好的回答方式:『我就知道你会在这里出现,所以一直在等着你。』全场所有同学都点头称是,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会说话的表达方式。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就会这样,慢慢的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外衣,带上一张面罩,让人看不见你真实的脸。学会了如何把话说好;如何说好话;如何好好说话。身边的人越来越觉得你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朋友聚会的时候再也没有人通知你了。
02
—
我有个表哥,在亲戚里面,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刚入社会的时候,母亲也经常给我说,要多向表哥学习。每次与表哥见面的时候,总也会听到他高谈阔论。
记得表哥说过,与人相处,是一种艺术,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要学会与人先做朋友后做事,不要急着说你那点事,人脉是一种经营的过程。
从那以后,我无论与谁沟通聊天。总是会先聊聊家常,再谈正事。觉得这样的相处模式会更柔和一些。
记得那是去年的两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们公司有个股东黄总,有一次我需要办理一个工商事务,需要他到公司来签个字。于是我给他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我是这么说的,"黄总,明天有空的话到公司来喝茶。"黄总问是否有事找他,我说没事,只是很久没见了找他聊聊天。第二天,黄总来到办公室,他知道我是个爱喝茶的人,还把他珍藏许久的好茶给我带了一饼过来。就这样,我们在办公室里闲聊了一个下午。最后聊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才说出了请他过来的原因。那天晚上,在借着两瓶啤酒的劲儿,黄总还是说了一些心里话。他告诉我,其实我们作为合作伙伴,没有必要玩这样的套路。如果你有事,打个电话说一声就可以了。
有一天宝宝生病发烧,恰逢限行。我便打了个电话给很好的朋友峰哥,希望他开车过来给我当一下车夫。电话打通我也免不了先嘘寒问暖几句。谁知道峰哥那天却特别不耐烦的回答到,"你到底有什么事,赶快说。"
我告诉他,让他把车开过来帮我送孩子去医院。谁知峰哥在电话里把我训了一顿,这么着急的事情还啰啰嗦嗦的扯半天,随后问我在哪。生活不用过得那么小心,因为世界也没那么复杂。
03
—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生虽有很多不如意,但最值得庆幸的是,无论什么时候,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有一个人此时此刻想起你。不用牵强的觉得你为这个世界添了多少麻烦;也不用无知的认为每个人都会为你的圆滑而称颂;更不用无力的叹息没有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们总不希望和一个带着面具的人打交道,而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经意的把面具戴在了脸上。
比如刻意的练习笑容和笑声;
比如让自己的每一人肢体动作都要大方得体;
比如人前摆出一副思考的姿势,傻傻的幻想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倘若如此,如同为你真实的心灵修起了一座围墙。或许会有那么几个关心你的人试图推倒它,但最后这些真的关心你的人也会无力弃之而去,而围墙只能把这颗心捂得冰凉。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只需要一两个知己足已。其实天涯何处无知已,怕的是你戴上了面具,放弃了全世界。
我有几个高中时的死党,那个时候我们自称为五虎上将。此许年过去了,现在基本上都已成家立业。
有一两个到现在为止关系也一直很好,虽不能天天见面,但隔三差五的还能聚上一聚。一次四个人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叫陈强的给唯一没有到的刘林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有了这一段对话。
"陈总,难得接得到您的电话,有什么吩咐?"
"这么久没见你了,今天我们聚着呢,要不要过来一起坐坐?"
"我这两天有点忙,等忙过这几天就过来给几个哥汇报工作。"
"喂!你是刘林吗?""是我呀,陈总!"
"那你扯这些有的没的干嘛?"
"瞧你说得,立正,稍息我还是会站的。"
开着免提,所以整个通话我们都听到了。挂了电话,大家不禁唏嘘感慨。
多少过往都只能附于时光来缅怀。
或许岁月洗礼了很多人,让些许记忆变得物是人非。但又有谁知道,也许只有换回那份纯真。世界才会真正的拥抱你。
欢迎关注 @空仁先生 走过才知道什么是荆棘 错过才懂得什么是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