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斋藤孝学习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深阅读》书评

“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结束后,收到了老师寄来的《深阅读》。

这是一本加上序言和后记,还不足200页的小书,但是内容却是无比的丰富。作者斋藤孝,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学者。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好在读作者的另外一本《学会学习》。《深阅读》继续保持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是一本适合任何层次的人读的书。

以书中作者指出“好书”的条件:一是易读,二是有内涵来评判《深阅读》,这本书显然是一本好书。

本书包括序言、五个章节以及后记部分。作者从读书的意义、如何读书、怎样选书、读书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多角度、多视角阐述了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这个问题。

读书的意义

作者指出,既能接受杰出人物的教诲,又能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风险又低的方法,就只有读书了。

同时引出“读书的目的本就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作者在其中引用的一个案例,审判员问那名死刑犯:“如果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回到什么时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对此我感触很深。因为与我自身而言,越是想要输出价值,越觉得内心空虚,因为我读的书实在是少的可怜。尤其是在接触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士后,更是觉得自己一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二没有读足够的书来作为理论支撑,心底难免会有自卑。我就无数次感慨,要是学生时代多读些书该多好啊!

作者将人类的思想比作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地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多视角思维”将成为可能。同样的问题,不同视角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读不同作家的书,可以领略不同视角的世界,进而,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读书是我们的一生良友。

怎样选书

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不想买书,而是因为没遇见“想买”的书,也不知道这些书的存在。

有效利用书店、报纸,唤起自己读书的兴趣,以及发现自己想读的书。

通过阅读“天才”的一生,感受“天才”积极的热情,我们在惊佩于人类竟能拥有如此爆发性能量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获得勇气,比如作为榜样激励自己,比如学习“天才”的学习方法……

重视“书评”——“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通过书评,了解书的大致内容,进而决定是否值得一读;同时通过别人的书评,可以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书中的观点和视角。

只要能让我们恍然大悟,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竟然还有如此深刻的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的表现方法”的书,就值得一读。

如何读书

阅读经典

以前的小说家也是文化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常常令我们为之目眩神夺,不禁惊叹“一个人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在对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塑造时,也是作者功底深厚、思想深刻的体现,也是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巨匠”、“文豪”的原因所在。这样的经典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过时。

读书习惯的培养

通过边“问”边读,思考作者的考虑问题的视角,进而自己也可以养成边提问边思考的习惯,使之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能力。

重视“朗读”,让语言沁入身体。作者重点讲述了对孩子的教育方面,通过为孩子念绘本,让上面的图画动起来,“念”的动作,更容易帮助孩子对声音和图画加以想象,培养出丰富的情感。作者建议绘本的数量越多越好,50本甚至100本都不嫌多,无数次念给孩子听。由此看来,我为孩子准备的绘本数量以及念的时间、次数,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以“藏书千册”为目标。

培养自己的一些读书方法:比如根据不同内容改变阅读速度、跳读、设定特定的“读书时间”、养成“随时随地均可读书”的习惯等。

“输出”——读完后,将书的内容简明扼要地向别人说清楚——也是书评、读后感的意义所在,真正将书的内容吸收,使之成为自身血肉。


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阅读困难时,终其原因,还是我们书读的不够多。以每天读书xx小时,给自己定个计划,开始阅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