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落下来,划破了窗前的天空。茶几上一株迟开的海棠,正燃烧它美好的时光。秋天的风景,不光有萧索的清凉,也有明媚的温暖。
今年的节气比每年晚。温度显得比往年高。农历的十月,2017年已经非常寒冷了,我们是在零下七八度的寒冷里送别父亲的。而今年,最低气温也在零上七八度,树叶虽然落了不少,但树冠依然黄绿交错,路边的月季还冷艳地开着,季节还在深秋的边缘缓缓散步。和前年相比,农历阳历相差了二十多天呢。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可不就会差距这么大嘛!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教师,虽然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可要说出他一生的业绩来却也几乎没什么可炫耀的。一份从教三十周年的荣誉证书,还是在他老人家去世之后才发到家里的。这么一想,我发现,尽管自己教了大半辈子书,大部分时间应该说也算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可要说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业绩,也几乎为零,在这点上,像极了他老人家。
一位朋友说过这样的话,父母出色孩子就差不到哪里去,反之亦然。我的父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们姐妹几个也是如此。很符合他总结的这条规律。由此推断,我们的孩子们也将是平庸平凡的。幸亏,我心底信奉,平凡是福,知足常乐。循规蹈矩的父母,教育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工作勤勉,为人诚恳,这就不错。
祭日(农历)这天,和姐姐去祭拜父亲。中年本是多事之秋,不过还好,今年还算平安,母亲身体康健,孩子们学习也顺利。是焦灼人生的一个间歇。明后年,他们姐弟几个大学毕业,如今找工作是个大难题,估计又得焦头烂额。
其实,光阴流转,四季循环,有萌芽有蓬勃,有灿烂有沉寂。冬天里盼春天的温暖,到了夏天又厌弃潮湿炎热。每年都是如此,可人们厌弃酷暑寒冬、盼望暖春清秋的心情却亘古不变。
人生也是如此。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挫磨着人们的意志。我们总是想,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可时间不会停止,生活永在继续。烦心事一个接一个。 这让我们想起西西弗丝的石头。我们每个人都像极了西西弗丝,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石头,让我们倾尽全力推它上坡。周而复始,永无休止。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有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有名的禅诗,说出了每个人的痛点。“若无闲事挂心头”多好。可多少闲事,在当事人看来,是当务之急,是焦头烂额之痛。 所以,从推石头的单调和疲惫中找到乐趣,体会过程的苦中之乐,才是拥有“人间好时节”的关键。
设想,若是工作就是为了挣钱,生孩子是为了养老,其他事情莫不如此,只有结果是快乐的,那生活将是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情。那么,让过程快乐起来,让自己在人生中体会到个人价值实现的乐趣,才算对得起自己,才算赋予了生命以意义。
有时,我就想,生命不止像西西弗丝永无休止的推他的石头。生命还像小猫玩它的毛线团。玩毛线团是最简单的活动,猫咪从中获取了巨大的乐趣,并且乐此不疲。
人类最宝贵的生命,被最简单的比喻解释出来,说明了苦与乐,大与小,广与博、简与繁,从来是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
从祠堂出来的时候,一院子松柏郁郁葱葱,一阵鸟鸣在头顶响起,回头一看,一只喜鹊在祠堂的灰色屋脊上欢鸣。在肃穆的氛围中,竟然有生机和歌唱存在,而且一点也不感到违和。我不迷信魂灵的存在,可也喜欢好兆头。
生和死,从来都是看似阴阳两隔,其实又冥冥中相通相连的。父亲用他的方式,活在我们中间。譬如要敬业,要守拙,要担当和谦让,这些朴素的东西,支撑起了我们普通的一生。
秋天来了,我想,每个人的秋天各有不同,秋天的收获,都打上了春夏劳作的印记。都说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我们姐仨,就是父亲的果实,所幸,我们还算得上饱满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