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商汤又问:“万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
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夏革说:“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沟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归墟。
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地面八极、天空八方中央的流水,以及银河的流水,没有不流到那里的,而那里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那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山,第二座叫员峤山,第三座叫方壶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莱山。每座山高低延伸周长达三万里,山顶上的平坦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距离达七万里,却互相认为是邻居。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但五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
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天帝担心这五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令禹强指挥十五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五座山顶住。分为三班,六万年一换。
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这五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没走几步,就到了这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六只大鳌,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然后烧的大鳌的骨头来占卜吉凶。
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于是岱舆和员峤二山便流到了最北边,沉入了大海,神仙和圣人流离迁徙的多得要用亿数来计算。
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天帝大发脾气,于是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国土使它越来越狭,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人民使他们越来越矮。
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到伏羲、神农时,那个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
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憔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从中国往西四十万里有一个僬侥国,人高只有一尺五寸。
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最东北边有人名叫诤人,身高只有九寸。
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荆州南面有一种冥灵树,生一次叶的时间需五百年,落一次叶的时间也达五百年。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上古时有一种大椿树,生一次叶需八千年,落一次叶也达八千年。
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腐烂的土壤上有一种叫菌芝的植物,早上长出来,到晚上就死去了。
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春天和夏天有一种叫蠓蚋的小飞虫,下雨时出生,一见太阳就死了。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终北国以北有个溟海,又叫天池,其中有一种鱼,宽达数千里,它的长度和宽度相称,鱼的名字叫做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又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鹏,翅膀像垂在天上的云,它的身体和翅膀相称。
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世上的人哪里知道有这些东西呢?大禹治水出行时见到了,伯益知道后给它们起了名字,夷坚听说后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江浦之间生有一种极细小的虫子,它的名字叫焦螟,成群地飞起来聚集在蚊子的眼睫毛上,它们互相之间还碰不到。
栖宿去来,蚊弗觉也。——在睫毛上休息、住宿,飞来飞去,蚊子一点也不觉察。
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离朱、子羽在大白天擦了眼睛去观看,也看不到它们的形体;
虒俞师旷方夜擿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俞、师旷在夜深入静时掏空耳朵低着脑袋去倾听,也听不到它们的声音。
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只有黄帝和容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一同斋戒三个月,心念死寂,形体废弃,然后慢慢地用神念去观察,才能看得土块一样的东西,像是嵩山的山丘;
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慢慢地用气去倾听,才能听得砰砰的声音,像是雷霆的声音。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吴国和楚国有一种大树,它的名字叫做柚,绿色的树叶到冬天还是青青的,果实是红的,味道是酸的。
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吃它的皮和汁,可以治愈气逆的疾病。
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中原人珍爱它,但移植到淮河以北便成了枳。
鸲鹆(qú yù)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八哥不能渡过济水,狗獾渡过汶水就死了,这些都是地气造成的。
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纵然如此,形状和气质不同,但本性是一样的,不必互相交换,天性就很完备,天分也很充足。
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我怎么能辨别它们的大小,怎么能辨别它们的长短,怎么能辨别它们的同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