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定律:
抓最“长”的,不如抓最“短”的
克服人性“短板”,避开成事“暗礁”
一位老国王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些长短不同的木板,让他们各做一个木桶,并承诺谁做的木桶装下的水多,谁就可以继承王位。大儿子为把自己的木桶做大,每块挡板都削得很长,可做到最后一条挡板时没有木材了;小儿子则平均地使用了木板,做了一个并不是很高的木桶。结果,小儿子的木桶装的水多,最终继承了王位。
与此类似,遇到问题时,我们若能先解决导致问题的“短板”,便可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俗话说“人无完人”,确实,人性是存在许多弱点的,如恶习、自卑、犯错、优虑、嫉妒等等。根据木桶定律,这些短处往往是限制我们能力的关键。就像木桶-一样, -个木桶能装多少
水,并不是用最长的木板来衡量的,而是要靠最短的木板来衡量,木桶装水的容量受到最短木板的限制,所以,要想让木桶装更多的水,我们必须加长自己最短的木板。
1.恶习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无意识地培养着习惯,这令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臣服于习惯。然而,好的习惯可为我们效力,不好的习惯,尤其是恶习(比如拖沓、酗酒等),会在做事时严重拖我们的后腿。所以,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习惯分类,对不好的习惯进行改正,以免将成功毁在自己的恶习之中。
2.自卑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它往往会抹杀我们的自信心,我们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做事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那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走向成功。
3.犯错
人们通常不把犯错误看成是一种缺陷, 甚至把“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成至理名言。殊不知,有两种情况下犯错误就是一种缺陷。一种是不断地在同- 个问题上犯错误,另种是犯错误的频率比别人高。这些错误,或许是因他们态度上的问题,或许是因他们做事不够细心,没有责任心导致的,但无论哪种,都是成功的绊脚石。因此,平时要学会控制自己,改掉马虎大意等不良习惯;犯错后不要找托辞和借口,懂得正视错误,并加以改正。
4.忧虑
有位作家曾写道,给人们造成精神压力的,并不是今天的现
实,而是对昨天所发生事情的悔恨,以及对明天将要发生的事的忧虑。没错,优虑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而且会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无休止的忧虑并不能好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地去看问题,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性格。
5.妒忌
妒忌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著固的感情之一 。它的存在,总是令我们不能理智地、积极地做事,于是,常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平和、宽容地对待他人,客观地看待自己。
6.虚荣
每一个人都有一点虚荣心,但是过强的虚荣心,使人很容易被赞美之词迷惑,甚至不能自持,很容易被对手打败。所以,我们要控制虚荣,摆脱虚荣,正确地认识自己。
7.贪婪
由于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该放弃时不能放弃,结果铸成大错,甚至悔恨终生。众所周知,很多人因太贪钱财等身外之物而毁了大好前程,有时明知是圈套,却因为抵御不住诱惑而落入陷阱。说到底,不是人不聪明,而是败给了自己的贪欲。可见要成事,先要找对心态,知足才能常乐。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成功路上的那块短板,如车祸、建筑工程质量、行贿受贿等。所以,我们要想做好事情,应先学会做人,找到自己成功路上的短板,取长补短,从而摆脱弱点对我们的控制。
艾森豪威尔法则:分请主次, 高效成事
先抓牛鼻子做事分等级,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将笼子由原来出10米加高到30米。第二天,袋鼠又跑到外面来了,他们便将生子的高度加到50米。这时,隔壁的长颈鹿问笼子里的袋鼠:“他们令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答道:“很难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 ,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不见成效了。与之类似,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可是当你问他忙些什么时,他却说不出具体的问题来,只说自己忙死了。这样的人,就是做事
没有条理性,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结果没一件事情能做好,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更没见什么成效。
其实,无论在哪个行业,做哪些事情,要见成效,做事过程的安排与进行次序非常关键。
有一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们上课。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着学生的面,他把石块全部放到了罐子里。
接着,苏格拉底向全体同学问道:“这个罐子是满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的。”
苏格拉底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满的吗?”
这次,所有学生都不作声了。
过了一会,班上有一位学生低声回答说:“也许没满。”
苏格拉底会心地一笑,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是的!”全班同学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不料,苏格拉底又从桌子旁边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然后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做的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话音刚落,一位向来以聪明著称的学生抢答道:“我明白,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苏格拉底微微笑了笑,说:“你的答案也并不错,但我还要告诉你们另一个重要经验,而且这个经验比你说的可能还重要,它程水的
就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做事前的规划非常重要。在行动之前,一定要懂得思考,把问题和工作按照性质、情况等分成不同等级,然后巧妙地安排完成和解决的顺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原则的明智之处。它告诉我们,做事前需要科学地安排,要事第一, 先抓住牛鼻子,然后再依照轻重缓急逐步执行,一- 串串、一层层地把所有的事情拎起来,条理清晰,成效才能显著,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再如最前面动物园的例子,凡事都有本与末、轻与重的区别,千万不能做本末倒置、轻重颠倒的事情。
艾森豪威尔原则分类法
做任何事情,只有事前理清事情的条理,排定具体操作的先后顺序,一切才能流畅地进行, 并得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方面,艾森豪威尔原则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己的目标,确定事情的顺序。
这一原则将工作区分为5个类别:A;必须做的事情;B:应该做的事情;C:量力而为的事情;
D:可委托他人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