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张图,有点蒙,一直认为我是鲁国人,原来我是齐国人。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确实没有“鲁”啥事儿,而战国时期,鲁国已经存在。
那山东到底是齐国,还是鲁国?
原来齐国和鲁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而齐国和鲁国都在山东地界,齐国是以山东临淄为国都,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山东济宁曲阜为国都,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
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至于山东简称为啥是“鲁”,而不是“齐”,一种解释为孔子是鲁国人,其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我曾在《中国文脉》一书中读到:孔子出生的时候,鲁国已获得了灿烂的西周文明深厚的滋润,当时鲁国已经成为礼乐气氛最浓郁的文化中心,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孔子,与鲁国的文化底蕴不可分割。
说起来,孔子也算是“殷人”也。三千三百年前,由国王盘庚带领的一次商王朝首都的一次大迁徙,从山东曲阜(当时叫奄)一路向西,渡过黄河,再向西北行走,来到了殷,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安阳,在此“永建乃家”。而这次迁徙,是为了“摆脱九世衰乱的噩梦,拔离贵族私门的巢穴”。
这次大迁徙也带来了商王朝的黄金时代。两百多年后,商王朝衰落,周王朝建立,有一个叫徽子的商王室成员,顺应了这次历史变革,没有与商王朝一起灭亡,他便是孔子的远祖。
到了孔子的前五代,孔氏家族又避祸回到山东曲阜一带。所以孔子一再说自己是“殷人”也。
然齐国的风采亦不可小觑,不只是“姜子牙那长长的钓钩,齐桓公拜相管仲的隆重礼仪,晏婴能言善辩的矫捷身影,扁鹊一次次用脉诊让人起死回生的奇迹”,就说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余秋雨先生称之为中国文脉的汇聚处。稷下学宫四面学者汇聚,稷下学者受敬重的人物有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而稷下学宫令人敬佩之处在于学术争论真正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达到共生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山东简称“鲁”,另一种解释为清朝时期,因为电报简称的需要,每个省都要有个简称,河北简称为“翼”,为了避免与“齐”发音相似,山东就以“鲁”作为简称了。
由此看来,山东区域就是齐鲁大地,山东人就是齐鲁人。而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
齐国人也好,鲁国人也好,作为山东人,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