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离不开一个“钱”字,因为抬脚动步,几乎都需用到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要用到它?衣、食、住、行,哪样能够离开它?我们不拜金,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想要生活得好,过得有品位有品质,不得不谈钱,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除了“钱”,人生在世,更难离开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温情……人要有“人情味”,生活才会充满温暖。人不可以“冷酷无情”,即使没有“似火的热情”,做不到“脉脉含情”,至少让人接近时,能够感到一丝温情。否则,薄凉与凉薄,毫无“温情”可言,感觉会极不舒服的。
“钱”与“情”都是日常生活必需的,两者的相关度自然也是很高的――都应不断地储存,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坦然地提取。都不可能只存不取,因为生活中必须用到它们;也都不可以只取不存,因为那样会透支的……
要在储蓄卡上不断地“存钱”,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自如地提取。如果平时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卡”在取款机里,即使你使出“浑身解数”,终是“苍白无力”。并非“持卡便能走天下”,只有手中所持的卡里有足够的“能量”时,才可能“持卡走天涯”。因此,莫忘向卡里存储。
也许有人会说:切!现在谁还那么“老实无能”?我们可以“借贷”啊,卡还可以“透支”啊!没错,但借贷与透支只能“解燃眉之急”,且无法“拖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及时归还,拖欠终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有人取巧而“拒不还债”,那将会透支着自己的信用,以后抬脚动步都会因自己曾经的“信用危机”,而变得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真的是“得不偿失”。
也许有人会想尽办法,来规避这种风险。比如多让一些同学朋友成为债主,且对每个债主的债务都不算很多。能奈我何?――请注意“口碑”。试问:“肉包子打狗”,还有谁敢再为你举债?避之唯恐不及!如此做法,无异于自断后路,自毁前程。
金钱需要储存,否则会出现“赤字”,发生“透支”的现象。那么感情呢?在情感方面,同样也需要储蓄。人与人的交往,有物质与金钱的交往,也有情感的交流。就象在生态系统中,存在营养结构,也存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质与能量在营养结构的渠道上流动。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如此想来,物质金钱等都是有形的具体的;而情感如同能量,是无形的,但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其存在。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方面有上述的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上,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情感付出往往是相互的,且存在增加叠加甚至翻倍增长的特点,譬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正如此理。
物质与能量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金钱物质与情感有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彼此之间存在深厚的情感,当你“有求”时,我会“必应”。这个“求”,是办某件事情时,可能需要人力的帮助,也可能需要物力与财力的资助。每一次伸手“求助”,都相当于从“情感储存卡”上支取,以后应该及时“储存”。如果“只取不存”,频频提取,无异于“吃老本”,总会有“支取完”的一刻,严重的话会导致其“崩溃”,发生“崩盘”现象。
有人也许会以为:“彼此关系不错,借钱就不用急着还”,因为“我们关系好嘛”!如此振振有词,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好”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别人在他面前稍微提及“还钱”之事,则会“大动肝火”:“还是朋友吗?有了自然会还的!又不是不还嘛!”如此有理,似乎是别人欠他的。更有甚者,也许以后还会继续借,“想让清前面的账,就要帮我眼下的忙”!如此纠缠,纠缠不清,何言“情分”?于是,便有了“老赖”――借着曾经的“情分”,赖着钱与物……
即使“亲情”,也是需要“存储情感”的。人与人的交往,情感的交流,应是双方互动,彼此付出,绝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付出。亲人之间的亲情也是如此,没有“谁原本就欠了谁的”这一说,因此付出就应该是双向的,彼此都应为对方多考虑。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他的什么人”,他就应该永远无条件地“对我好”。也许“他对你好”是应该的,他也愿意“对你好”。但如果你总是这么心安理得,一直默默地接纳并享受着他对你的好,而没有任何回报,日子长了,时间久了,他也会心力交瘁的……
真的到了他对你心累神疲,不愿再对你有任何付出的时候,那就是你已经将“情感卡”支取完了,甚至早已透支了。真到那时,你应该好好反思自己,而不要依旧强调“我是你的什么人”,更不要在心里忿忿不平地抱怨“你怎么就这么没良心!”
人都是有感情的,你有,他也有。在彼此的情感储存卡上多存储些,为他存,更是为自己。存储的多了,情感便厚了,亲情就浓了。千万不要错误地以为,你不用为他再付出什么,也不用对他再储存什么,因为“你是他的什么人”,所以“不用来这一套”。而他人一旦对单方面的付出,感觉心力疲惫时,你又会回过头责备他“如此薄情、这么寡义”!凡事,要想求公道,请打个颠倒。
当我们与外人相处时,他人的付出,他人的好,我们要心里清楚,并“心存感激”。他们为公众利益付出心力时,我们该做的,是和他们一道做事。如果真的插不上手、帮不上忙,至少应给以关注,不应该装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不应冷眼旁观“又不是我一人受益”。人与人的相处,不应该让热心实在的人吃亏,他们在做事情时吃苦流汗时,才不会心里憋屈。给热心实在的人足够的信任,他们的心里才能坦坦当当的,才不会让莫须有的顾虑扰神烦心。我们也会坦坦然然,不至于“疑心生暗鬼”。
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就具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大功能。我们大大小小的“生活圈”,就是一个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也具有物质交往、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的功能。物质(金钱)是载体,可以承载着你我的情感,执行某种功能;情感也可成为物质(金钱)行使功能的动力,为任务的完成助力;信息传递,便于我们思想上达成共识,心理上彼此认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共同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手中钱与情的储蓄卡,注重联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