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学习
vue作品改完了,原本计划把javaweb搞搞,但处于意外,只能在寝室学习,寝室学习风气较差,不易专注思考,又由于自己想走前端,vue是重中之重,所以感觉自己知识点不足,有打算重新再学一遍,不赶进度,把vue基础夯实,现在进行了近1/3左右,阶段阅读已经接近看完,课外读物才看一半对时间的利用率还是差了不少,本周倒是基本没有体育锻炼,有点苦恼。
阶段阅读部分新知(基本作者原话)
在作者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这个行业正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另一个是公司的组织管理问题。
首先来看发展阶段。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起步晚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或者叫圈地运动阶段。和大部分国外公司不一样,国内绝大多数公司是流量驱动型的,大家都在玩营销、抢流量,很怕自己的流量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觉得一旦丢了流量,无论自己做得再好都没人用了。但其实不是这样,如果真的做好了,用户不会不来的——只是大家已经忘记了这一点。
就像人类历史上的蛮荒时代一样,各大公司都在不停地圈地、占领领土,它们占领领土的方式是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比如你做短视频,我也要做短视频,你做生鲜卖菜,我也开始卖菜……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竞争,有时候竞争都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A公司的竞争对手B上了一个功能,其实B并没完全想好,但A看到B有这个功能,立马把它抄了过来。抄过来后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于是A开始优化它。后来B觉得自己做错了这个功能,把它下线了。而A这边把这个功能做好了,然后B觉得不错,又把它抄了回来……就这样互相抄来抄去。说白了这是一种低维度的竞争,导致大家拼命扩军,拼命提速,讲究“唯快不破”。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我觉得长期来看不是,我们看人类历史就能知道,蛮荒时代确实是唯快不破的,甚至是野蛮人市场,但是一旦别人发明出更高级的武器来,你再快都没有用,再快的长矛也比不上枪。
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公司没有996,它们不以圈地运动的方式生存、竞争,因为它们的危机感并不来源于流量的缺失,而是来源于技术不领先。这样的公司会回归底层,更精耕细作一些。它们比的不是谁更快,而是谁能拿下技术制高点。比如谷歌开发了安卓系统,全世界的手机都得用。
国内996严重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公司的组织管理能力不足。我们来对比一下国内外软件工程师典型的一天,就很容易发现这一点。
国外的软件工程师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是收邮件,集中处理邮件,大概花两个小时。然后有个站立会议,说一下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基本上上午就结束了。下午软件工程师就专心完成站立会议上确定的工作,按照标准流程去做就可以。比如如果这个程序还没有设计文档,你就写个设计文档,然后找别人讨论一下;如果已经设计好了,就开始写代码……下班后虽然也会有半夜被叫起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因为国外很多公司是全球化公司,永远有其他时区的同事在工作,但总的来说国外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工作相对从容一些。
国内的软件工程师早上到了公司一般不处理邮件,很多事情在微信或钉钉上沟通,上午一般也会有个站立会议,确定今天要做什么,然后开始做。但接下来在做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来骚扰你,老板来找你、产品经理来找你、旁边的同事来找你……甚至中间还会穿插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干着干着就会发现,?怎么就到下班时间了?今天啥事也没干,那就只能加班了。
对比下来会发现,国内很多公司会议特别多,有的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而且通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也讨论不出个结果。很早以前国外也是这样,后来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开会都要求不在会议上解决问题,而要在会议上发现问题,跟进问题;要求开会前一定要有议题和议案,因为一旦把议题和议案搞清楚,会议开起来非常快,15~30分钟绝对结束,然后大家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对比下来会发现,国内很多公司会议特别多,有的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而且通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也讨论不出个结果。很早以前国外也是这样,后来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开会都要求不在会议上解决问题,而要在会议上发现问题,跟进问题;要求开会前一定要有议题和议案,因为一旦把议题和议案搞清楚,会议开起来非常快,15~30分钟绝对结束,然后大家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