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触不可及的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

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课文内容讲的是:夏天的晚上,满天的星星。一个孩子靠着奶奶坐在院子里,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奶奶说:“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爷爷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对这篇课文印象深刻的原因是:那位爷爷明智的引导。首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夸奖,赞许。“你看的很仔细”接着告诉孩子正确的结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然后根据孩子还小的年龄特征,直观形象的举例子: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祖先便给他们起名叫北斗七星。最后又根据知识的迁移,教会孩子先认识北斗七星像勺子,然后再认识勺口最亮的星星是北极星。借助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

爷爷这样引导孩子后,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孩子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爬起来去看星星。最后她自己验证结论: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仅仅靠兴趣还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刻苦的努力。文中的孩子经过刻苦钻研,才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我国圣人孔子曾经第一个提出启发教育。任何一位教育者,如果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孩子的求知欲,主动性将会大大地提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

昨天在群里看到有人发的文章,大意是写作的目的要纯粹一些,不忘初心,写得可能会更开心,更轻松些。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不过有的人确实想用写作来可以换取金钱,包括我。但的确不能太急切,需要扎实基础。多读书,多积累。

群中有位同学就向这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疑惑:自己是学生,喜欢文字想用写作养活自己。可家人感觉太渺茫了,不赞同。

这位老师就很善于肯定(坚持下去,会成功的),因材施教进行引导,(你是学生,你例外。学生有发展的潜能,一直在变化。)使其既充满信心,又不至于太失落(很少有人靠写字养活自己,但你例外,加油)。

的确每个人都是有发展的潜能,所以我们不能够断定:谁一定能做到!谁一定不能做到!只要我们喜欢,有兴趣,并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的话题:假如有人很认真的对你说,我要离开地球,我要到火星上去,你会有什么反应?

第一:我不会骂他神经病;也不会摸摸他的脑袋,确定一下是否发烧;更不会用救世主一般怜悯的语调劝慰这个孩子现实一点。总之:我肯定不会嘲笑她。

第二:我会赞许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想法。是什么原因让她想去火星而不想在美丽的地球呆着。

第三:如果想去火星,那是不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火星,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可能会给她讲一些有关天体的一些知识。去引导他关注,提高他的兴趣。

第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自身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够在长大以后有机会去到火星。

引导孩子多去做梦,做哪些看似不能实现的梦。有梦才有动力,为梦去努力,去准备。触不可及的梦,经过努力,终有一天会实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小确幸,很高兴认识你。

你是天使吗?

无戒第十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