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之《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part1

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1.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留下语言

    留下较好的语感

    留下认识和情感

    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下兴趣和习惯

2.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2】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

    【3】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

    【4】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常”。“常”是不变的东西,是规律。其中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是不变的。

      写字的规律是:描红、仿影、临帖。

      教朗读的规律是:“跟我读”、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

      教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

    【5】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还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还得是个“思想者”,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

    【6】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

3.写字.育人.做人

      识写结合,模仿入体。

      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4.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展示一个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

        教学中,老师的“配合”作用不仅体现在启发、点拨上,还体现在耐心和态度的和蔼上。耐心与和蔼尤其重要,缺乏这两点,再好的启发方法,学生的回报只能是而且永远是启而不发。

        在教学中,老师的“配合”,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上。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

5.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

      纠正语病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纠正语病不只是教学生会说话,有时候,也是教学生怎样做人。

6.从雪中送“灰”说起

        语文这门学科很特殊,它是由一篇篇内容各不相同的课文组成的,因此在读的过程中必然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影响。这就使语文教学又多了一个任务――悟其意,悟其理,悟其情。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披文”就是读进去。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语言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化”。

7.教学相长

8.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