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1)

引用美国人万斯的书名《乡下人的悲歌》,作为题目,以此纪念我曾经历的焦虑和绝望。

我出生在山东烟台下的一个县市,下面的镇子的一个村子里。是典型的农村人。在我小时候,那里就是有乡下人和城里人之分。虽然现在看来城里人也不过是一个小县城,但是他们这样的优越感一直存在。

城里人的优越,就是不用像乡下人那样下田种地,付出辛苦的劳动。乡下人的那种老实巴交,在他们眼里就是傻,当然闷着头干活,他们也认为傻。或者叫做熊,就是无能。

我的家庭里,就充斥着这样的文化。

爷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有3个女儿,6个儿子。我爸排行老二,儿子里排老大。大姑是奶奶上一段婚姻里带来的,娶的是二婚的奶奶。大家庭里,奶奶说话算。奶奶强势,奠定了我们家的主旋律。父亲跟叔叔们都随了爷爷,都沉默少语,当然遇见奶奶这样的强势的妈,在我们山东那样过去的社会,没有哪个人敢支语一声。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家里穷,那一年已经29了。奶奶急着让我父亲结婚,就娶了我28岁的母亲。母亲是城里人,因为患有精神的疾病,就这样嫁到农村,嫁给了我父亲。

我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小时候一年大概会病上一回。好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所以在我潜意识里,我从来没有认为我妈是个病人。只是知道她遇见事情想不开,睡不好,就会生病。生命的时候,她整夜不怎么睡觉,因为害怕,有幻觉幻听。她会看到很多死去的人跟她说话,那些人不是墙头,就是在炕头上。所以她潜意识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了,然后想不通他们为什么又活了,还跟她说话,她异常的紧张和恐惧,然后在她发病期间,她近乎一言不发。

那个时候大家不知道这个叫做精神分裂,不知道叫幻觉幻听。只是知道我母亲有精神病,然后整夜不睡觉,于是就给她吃安眠药,让她睡觉,连续睡个几天,母亲的脑子足够的休息,然后不再胡思乱想,渐渐的恢复正常。

正常的母亲,在病患期间,所见所闻,她都清楚的记得,然后会说给年少的我听,我都记在了心里。我作为40多岁的成年男人,多年来,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依旧异常的紧张和害怕,对声音极度的敏感,总觉得有人进来。

母亲嫁到农村后,心有不甘,她知道自己是因为有病才不得不选,择农村,选择我父亲这个无能无秩序的家庭。她是城里人,心里对农村人的歧视,加上她不得不的选择,形成了她扭曲的心里,对这里充满了怨愤。

这种内心的不甘,让她多年无法融入到农村的生活里,无法对农村的事物产生任何好的情感,加上父亲的弱势和能力有限,以及安逸,母亲试图反抗和挣扎的内心得不到支撑。每每回到外公家,城里生活,不时的刺激她的自卑心理。这种冲突,多年来,一直蚕食着她的内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