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读孙频《鲛在水中央》

(一)

我该以何种形式去表达我对当代一位年轻而有才华的作家一篇文章的敬仰?思考良久,还是觉得以断章的形式最为适宜。

对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我没有强大的功底去作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评说。但是,这并不妨害我对语言和文字的感受和热爱。

文字的内敛和张扬是一个人精神力和思考力的综合展现。毫不含糊地说,我喜欢孙频这种舒缓有致简淡有味的文字。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内心,真诚地对待这个身处的世界,自然就有真诚的又有鲜明个性的美好的文字。孙频的文字之所以好读,原因正如她自己所言。

(二)

在这十年的写作中,我还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文学是一种艺术,所有的艺术都必须有属于它的独特质地和独特精神,有它的优雅从容,还有它的肃穆威严,像神殿一样自有着它内在的光明与启示。而对待艺术的态度无非是艺术家和匠人之心,每一个作家都希望能留下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所以文学需要一个作家付出的绝不仅仅是不可胜数的时间与贴地行走的题材,更需要的也许是一种在暗处燃烧的深情、一种以血饲剑的勇气、一种可以摒弃自恋的反思能力,还有一个作家最终的文学精神。

这种文学精神也许终将区分开我们写作的品格与意义。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明白了对待文学写作一定要诚恳:诚恳对待自己的内心,诚恳对待世界,诚恳地写下每一个字。

               ——孙频专访《所有经历,好的坏的,最终供养一个作家写出尽可能多的人生》文汇报一月八号

(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语文老师语言的源头是最新鲜的语言材料。课本选文是经典,但所有的经典都会僵化,成为样本,很难从里面嗅出最新鲜的空气的滋味,风的滋味,海的滋味和山的滋味。接触当代作品,也许他们距离经典还有很大距离,从中可以听见时代大潮的轰轰巨响,感受到周围人脉搏跳动的声音,所有的经典都是过去式,当代也会成为经典,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眼睛向内,去审视自己内心,眼睛向外,眺望书本选文之外的远方。

(四)

昨夜山间淅淅沥沥一场微雨,我在半睡半醒之间听到雨滴正拍打着这漫山遍野的落叶松、栎树和云杉。

树下开着野玫瑰、老虎花、夹蒿。层层叠叠时远时近的雨声在无边的森林里游荡,雨滴从树叶间滑落的回声又冷又远。

开篇第一段从声音的角度入手,展现了废弃的矿区无边无际的森林。

“淅淅沥沥”对应了“微雨”。“半睡半醒”对应了“我”睡眠一直不好,有心事,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小说中的人,特别是主人公,怎么能没有故事?“拍打”用词新,和“漫山遍野”形成很好的气势。这座森林足够广阔,足以藏下很多秘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目标:7月31日前能够更加有信心去做3年以上的事业方向 昨天特地拔除坏种子,非常有意思的是,今天发现自己真的开始看...
    西红柿的小姑娘阅读 1,287评论 0 0
  • 临完一半隶书集字剩下又栋大师书法作品 不知为何临着临着有些不耐烦了
    一帘幽幽梦阅读 2,895评论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