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何谓难易?先儒①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②。夫子论为仁③,亦曰:“先难”。必如④江西舒翁⑤,舍二年仅得之束修⑥,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⑦邯郸张翁⑧,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⑨,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译文]什么是难行的善,什么是易行的善呢?先世儒者真德秀先生曾说过,克制和约束自己必须从最难克制的方面克制去除掉。孔子在《论语》中,谈到践行仁义道德的时候,也说要先从最难的地方开始。例如江西的舒老先生,施舍身上仅有的两年教书报酬,替别人偿还欠官府的钱,从而保全了一对夫妇。类似的有邯郸的张老先生,施舍十年的积蓄,代邻居缴纳赎罪的钱,从而让邻居的妻儿得以存活。这都是所谓难以割舍的却能够施舍给别人的事例。比如镇江的靳老先生,虽然年老而没有子嗣,但不忍心纳邻居幼女为妾,而将她还给邻居。这是在难以忍耐的情况下,却能够忍耐下来。因此上天赐给他们的福报也就丰厚。凡是富有的人、有权有势的人,他们要想行善做功德都比较容易,容易而不去做,那是自己糟蹋自己的福报。穷困、没有社会地位的人要行善修福都比较困难,虽然艰难但还能去做,这就可贵了。
[注释]①先儒:即先世儒者,专指因阐发儒学而被许从祀孔庙的著名人物。这里的先儒是指南宋代理学家真德秀。②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出自真德秀的《心经》,原文是“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大意是“克制和约束自己必须从习性偏重最难克除的的方面克制去除掉”。③为仁:践行仁义道德。④必如:例如;就像。
⑤舒翁:即舒芬的父亲舒发。舒发在湖广教书两年,与几位同乡人乘船回家。在江岸散步时,听见一位妇人流泪痛哭。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的丈夫丢失了十三两官银,要把我卖了来偿还。我走了,幼子没奶吃,必然会饿死,所以这么悲痛。”舒发说:“我们同船的,都是江西教书的。每个人出一两白银,足够偿还了。”回到船上,把想法告诉同船的人,没有人响应。舒发于是把两年的教书收入全给了那个妇人。还没到家,盘缠用完了,众人争相非议他。也有同情他的,叫他过来吃,他不敢吃饱。到家了,对妻子说:“我忍饥挨饿两天了!快去做饭!”妻子说:“哪里有米啊?” 舒发说:“到邻居借一点。”妻子说:“经常借,专等你回来还呢。”舒发把替人偿还官银的事告诉妻子。妻子说:“这样吧,我有家常便饭,可以找来食用。”于是提着篮子到山里,挖来苦菜,连根一起煮烂,夫妇吃个饱。睡觉时,听见窗外有人大叫:“今晚吃苦菜,明年生状元。”夫妇俩赶紧起床。披上衣服,向天拜谢。第二年生下舒芬,后来果然中了状元。舒芬(1484—1527),字国裳,号梓溪,学者称梓溪先生,南昌府进贤县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正德十二年(1517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
⑥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学费。⑦与:同类;类似的。
⑧邯郸张翁:即张国彦的父亲张绣。根据明代郑瑄的《昨日庵日纂》记载,张绣家里很穷,没有儿子。设一空坛子存钱,十年后坛满。有位邻居生有三个儿子,丈夫犯法而被判做劳役,准备卖掉妻子后用钱赎罪,张绣担忧邻居的妻子走后,他的三个儿子不能生存。于是,就与家中女长辈(母亲或祖母)商量,把积蓄的钱全部拿出来代偿赎银,还不够,这位长辈又拔一个钗凑上。这天晚上,他们梦见上帝抱一可爱的孩子送给他们,于是生下张国彦。张国彦(1525—1598),字熙载,号弘轩,北直隶广平府邯郸县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
⑨靳翁:即靳贵的父亲靳瑜。起初靳瑜年过五十还没子嗣,夫人范氏十分担忧,私下购买邻居的女儿作为他的小妾。靳瑜见到后震惊地说:“这是谁?我年纪大了,怎么可以连累这年轻的女孩,赶紧送回她家。”不久范夫人怀孕,次年就生下靳贵。靳贵(1464-1520),字充遂,号戒庵,镇江府丹徒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太傅,谥号“文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