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遵循3个原则,让孩子从小有选择的权利,但同时为他自己的选择负责

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能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负责,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这是最基本的做法,也是孩子完全能接受的一种方法。

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球时,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说这块玻璃是花12美元买的,必须赔偿。

那是1920年,12美元可以买得到125只鸡。

这个少年没办法,回家找到爸爸。

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没有钱,我可以借给你,一年后还。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少年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了12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少年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

这是里根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

他在故事末尾感叹地写道,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你也应该像里根的爸爸一样,要告诉孩子:你有选择的权利,但请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下面这些原则是我们可以遵循的:

01孩子的事让孩子负责

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因为疼爱孩子而为孩子收拾残局。这样做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更不能让孩子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孩子犯错后,让孩子去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当然,必要的时候妈妈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帮助、建议和指导。

比如,“是你把小汽车弄丢的,妈妈不能因为丢了就再给你买。”或者“做错了就要吸取教训,也许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假定孩子没有时间概念,父母就应当和他一起计算起床穿衣、叠被、洗漱、吃早点和走到学校所需的时间,然后确定几点钟起床。

一般讲,不宜让孩子过早起床,否则表面看来有了较多的“余地”,实际上却淡化了孩子的紧迫感,极易养成慢吞吞的劣习。

也可以不为孩子检查作业,如果他自查时敷衍了事,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日久,便能领略到认真仔细的道理。

只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才会让他们掌握真正的竞争能力,而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的关键,是给他们自由、鼓励他们自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生活、学习和工作。

02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孩子由于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做事情或者做决定时,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

这时,妈妈要先提醒孩子,让孩子明白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如果孩子一意孤行,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比如:“妈妈已经告诉过你了,如果你还要这样做的话,结果你自己负责,妈妈不会帮你的。”

因为孩子自己愿意作出这样的选择,出现不良后果时,孩子会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如何去承担责任。

小小喜欢亮亮的小飞机,几次缠着妈妈买,妈妈都没有答应。

小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知道亮亮喜欢自己的遥控汽车,就跟亮亮商量,用小汽车换飞机,亮亮同意了。

虽然妈妈知道遥控汽车比小飞机贵得多,但是没有阻止。

可是才过了两天,小小就后悔了,因为他觉得小汽车更好玩。

他又想着和亮亮换回来,可是这次亮亮不同意了。

看着闷闷不乐的小小,妈妈没有安慰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换玩具是你自愿的,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妈妈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认清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并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03让孩子遵守约定,为违约负责

妈妈对蒙蒙说:“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必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你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天,蒙蒙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好了桌子,也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蒙蒙看着妈妈,想发脾气:“妈妈,我饿了。”

“对不起,蒙蒙。我也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桌子上,但是,我们有约在先,我不能随意破坏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坏它。你饿了却吃不到面包,这只能怪你自己。”

早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应该知道,规矩就是规矩,双方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孩子必须为自己不守约定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承担,为过失负责,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那么孩子犯的错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让孩子记住,不要把什么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遇事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别人会这样对你,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父母1%的改变孩子100%的成功》金雅姝编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