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认知,有目的生活以成就理想人生

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认知升级的文章。写作过程中,我开始思索如何实现真正的认知升级。审视当下所做之事,发现自己或许只是在某些局部知识领域进行探索,缺乏深刻洞察。而深刻洞察离不开深入研究。

我们都听说过林徽因,但真正了解她具体成就的人并不多。早上,我听了一本关于她的书,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在建筑领域也成绩卓越。她的丈夫梁思成同样如此,我国国徽便是由林徽因、梁思成等设计师共同设计完成的。他们还有许多著名建筑作品,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对林徽因的认识可以看出,我们常通过八卦了解他人,然而这些八卦对个人成长更多是误导,就像一层迷雾。要揭开这层迷雾,需用真知灼见重塑认知,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受此启发,我开始接受并采用付费方式学习。

起初,我并不认同付费学习。但经过几年实践,我发现自己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身边人。这种提升虽然带来了优势,但也带来了一些不适。

当意识到自己比他人看得更远,言行举止难免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会让人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视为异类。虽然被排斥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做想做的事,但在做事时,仍会有心理上的不成熟,比如渴望身边人的认可,或是追求物质上的更大满足。

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需求下,可能会出现决策分歧,让人陷入纠结:是妥协让步,还是坚持既定目标,逐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正如一些书所说,人生的重要决策和行为,往往围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成为什么样的人”展开。这一字之差,决定了个人的决策,而这些决策是我们行为的指南。

没有正确的决策,就像没有堤坝的水四处蔓延;有了目标明确的决策,水就会沿着渠道流向大海。水汇入大海后会有波浪起伏,就像人进入社会,人生也像在大海中航行,失去目标就会四处漂泊,这种漂泊正是缺乏目的的体现。

从某个角度看,人还是要有目标地生活,这样才能沿着既定路径前行。没有目标的生活,往往会让人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错过很多选择机会,即便机会就在眼前,也可能视而不见。

这种状态会让人错失很多机会,从而感到无力,丧失对人生的追求。没有追求的人生很难精彩纷呈,大概率会被世界遗忘。显然,我们都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更希望与世界融为一体。

现实生活中,即便逆风不断,我们仍可以逆风飞扬,从容应对人生浪潮,在浪尖起舞,活出精彩人生,创造更多可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有人可能觉得这是鸡汤,但对实干者而言,这些话语能支撑行动,能让我们在“知道”与“做到”间实现知行合一,这是语言与思想的完美融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是因为对所做之事有清晰认知,这份清晰认知激发了行动力。例如,若一个人认为学习能改变人生,就会刻苦学习,取得理想成绩。我们的每个行动背后,都源于对事情的认知,这种认知驱动我们付诸行动。

那些不爱学习的人,大多觉得学习无用,受此观念影响,产生厌学行为。其实,并非每个人天生爱学习,很多人是看到学习背后的人生价值,转变认知后,在学习之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很多事例表明,看清事实真相需要通过认知升级,重塑认知、有目标地生活,是实现理想人生的有效方法。

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的目标,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掌握学习技巧。有了学习技巧,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会重塑原来的认知,从而明确自己想要的事物。有了目标,就会产生行动力,进而做成一些平时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