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伦敦-书信之缘

据说这是一本爱书人的“圣经”,纽约一位爱书但不红的女作家(也许称呼写者更好)海莲因为求购二手古书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古书店的弗兰克之前20多年的书信情缘,整本书都是由海莲与弗兰克及其太太和书店店员的来往书信构成。


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两人在书桌前写信的画面彷佛就从字里行间飘出来,读起来非常的温馨。纽约一座破旧的小二楼,古旧的咯吱咯吱桌椅和昏暗的房间,海莲放下刚刚读的沉醉于中的书,开始展开信纸,写信,完毕后,并小心翼翼将钱放入其中。那边伦敦的斜坡小书店里,几排有点歪斜的书架上塞满了各种经典的二手书,弗兰克就在书架后的主桌旁写信(以上都是边看书边想象的画面)。虽然直至弗兰克去世,海莲还没有机会去伦敦,但20多年来的书信的沟通毋须过多繁赘的语言,对书的热爱和情感让他们的沟通畅通无阻。


非常喜欢书中海莲对书的那种情感,有三段摘取出来:

”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以书会友,灵魂的沟通。


“《垂钓者言》里的木刻版画太棒了,光这些插图的价值就十倍于书价。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 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 唉!如果你们依照每本书的实际价值去标价的话,我肯定一本也买不起。“

自己也是一样,非常认同书对读书人的价值远远超过它的价格。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很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 不过,当他们看见我一箱一箱地把书往外扔时,却又露出一副“这怎么得了!”的表情。要是照着他们的做法:买了一本书,好——读过了,好——上架,好——没事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丢掉?万万使不得呀!”为什么使不得?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读经典,经典也值得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读。


推荐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小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