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都错了——从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看知行合一


神剧《人民的名义》终于播完了,但关于它的讨论还没完,甚至会更加激烈。

就这部神剧,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这部剧之所以火,是因为它道出了一丝现在中国官场的现实,也指明了我们未来必须要执行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却是现实生活中所欠缺的。

在看剧过程的某一时刻,我真心认为这部剧的名字应该为《阶级的名义》。电视画面变幻出来的阶级分裂性太强了:农民的后代当了官也都是贪官;红二代代代传;就算是农民的儿子能当官,也不能高于副省级......

这部剧里,最让我震撼的一幕是孤鹰岭祁同伟自杀前的场景。祁同伟同时看见了三个自己:秦老师是他选择尊严的结局;现在的他是失去尊严随波逐流的结果;侯亮平是曾经的他。所以三个人的对话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反应,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个时间维度里。

原本光明正大、不言而喻的道理在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里只会显得荒唐,而荒唐的、应受到哂笑的本该是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

《王阳明:一切心法》中的第七章知行合一里用这样的话来描述王阳明所在的时代。这句话放在我们当下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剧中,毫无背景的祁同伟刚开始相信人定胜天,他才华横溢,充满朝气,为了理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加入缉毒队。

但命运的捉弄,让他无所适从。内心没有坚定把持的他,选择了同流合污之路。从此,想要改造世界的祁同伟死了,活着的是一副随波逐流、祸害社会的皮囊。

当下,阳明心学兴起的缘由怕是和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和向上爬的理想分不开。这也形成了所有能帮助自己当官、当更大官的东西都是知行合一的现象。于是,社会之风愈加乌烟瘴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在无数的“聪明人”眼中,读圣贤书只是走个过程而已,在职业生涯中真正要拼的是算计,是权谋,是各种圣贤教诲背道而驰的“真理”,久而久之,凡夫俗子们也默认了虚伪的游戏规则,甚至再不会反思半分。

但实际上,王阳明追求的,不是这样的。

恰恰相反,“王阳明偏偏把“聪明人”心照不宣的东西摆到阳光下一一验证。”

王阳明追求的是:“以仁义为第一原则,只讲仁义而不计成败,如果真的取得了成功,那也只是被看作一种良性的副产品,倘若不幸失败,也无非是求仁得仁、舍生取义。”

那么,活在当下的我们,要怎样做才算是知行合一呢?以下是我的粗浅看法。

知行合一,一开始就做到王阳明那样是不现实的。所以说,知行合一要分阶段和分层次来执行的。每个阶段的知和行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且每阶段具有递进的关系。

以让大家深恶痛绝的劣质食品甚至假食品的事情为例,知行合一就要求我们:

第一,不参与制作。

第二,不购买实际价格和本身价值相差遥远的产品。

第三,遇到劣质产品要坚决举报。

第四,购买从正规渠道传播到社会上的产品。

最后,执行合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自己内心坚信社会公德必将重现并主导这个世界。

知行合一,你做到了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论文已经到了收尾工作,本以为就见老师一面就好了,结果还在那呆了一天。晚上班长商量着明天晚上班级聚会的事,便...
    辛德瑞拉_7d9e阅读 1,092评论 0 0
  • 临近过年,我突然有了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危机感,我似乎感觉到了七大姑八大姨正在搜集和我年龄相仿但已经结婚的“别人家...
    小七是我啊阅读 1,950评论 0 3
  • 公司最近新招入了一批新员工到我们产品部门担任产品经理。这些新员工都是刚刚校招进入部门,看到他们就想到自己刚入职时候...
    泋小溪阅读 9,914评论 35 64
  • 利用线程延迟操作dispatch_after(dispatch_time(DISPATCH_TIME_NOW, (...
    koreadragon阅读 2,6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