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着于阅读量,想到的一些

图  文/微微流念


        简书中文章阅读量的大小,由两方面因素决定:读者和作者。执着于阅读量的人,常常身份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看到网上不少执着的灵魂思前想后、愁肠百结,自己有时也会因执着而有些烦恼,就想找找执着的原由。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阅读量

        每天打开简书,总能看到很多夺人眼球的标题,让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标题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阅读量。题目不吸引人,就只能沉没于茫茫文海之中。

        为了阅读量,许多人费尽心思:朋友圈、各种群、互粉、买钻…不惜花钱,甚至榨干各种关系,真的用心良苦。这样的人不仅用心、费力,还很有豁出去的勇气。

        有人搜集各种提高阅读量的方法罗列成文,还有人写文现身说法。至于它们有没有效果,好多只是个问号。这些文章总让我想到电视里喋喋不休卖保健品的广告。看此类文的人还不在少数。这些文都是为了阅读量。

        阅读量就是王道。

        刻意增加阅读量的目的无非是为了①变现②变红。一为利二为名。有钱就成功了,有名也是成功了,名利双收更是成功之成功。好吧,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中有很多名利的成分,它们浸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商业、政治、教育、医疗、文化…。写作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为名利写作太普遍不过了。


        当然,人是俗物,追逐名利倒也不算啥过错。但过于执着,做人就太累了。

        我承认自己有时也会执着,但被其裹挟的感觉很不舒服。我想,别人执着时的感觉不会和我两样吧。为什么有人会压抑下自己的感受坚持追逐下去呢?恐怕是不同的人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一个人看重什么,相应地自然就会去做什么。这算是另一种“知行合一"了。

        除了利益,文章沉没于文海,对于写字的人来说,沉没还有一种类似于濒临死亡的感觉,让人有很深的无力感。获得他人认可,以对自我价值进行确认,这是不自信时人的常态。怎么化解这种状态?有人外求,比如上面的各种追逐。有人内求,更努力地沉淀,更用心地去写。不同人的选择不同。


                  关于阅读和浮躁的人心

        文海之中,鱼龙混杂。海量文章中有多少中间含水,又有多少是干货,全凭自己一双慧眼去分辨。

        在过去纸媒时代,文章收录有编辑把关,较有质量保证。自媒体时代,门槛低,谁都可以上稿,也造成了没标准就是标准的局面。这对读者阅读水准非常考验。你能甄别什么样品质的文章是你想要看的吗?自己没标准,就容易被别人带偏。你想要什么自己清楚,就不会困惑,心也不会混乱。像现在很多人习惯盲目地网上翻文章,看了半天,头昏脑胀,累得半死,收获甚微。无目标的阅读,只会劳神伤身。

        像女人买衣服,去有感觉的专营店逛一逛,更容易找到有设计感和较高品质的衣服。若去大卖场,兜了一大圈,脚走痛了也看不到啥好的,有时不买点又不甘心,凑合着买了些,回去总觉得哪里有点差强人意。

        这个自媒体时代有其优越性,也有我们要付出的代价。


        有的文章阅读量来得比较水,通过各种钻营得来,看上去有点虚胖的赶脚。这些水文有较高的阅读量,是因为它恰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阅读心理。

        有的文章阅读量高,是货真价实旳干货,很耐读。有时虽然文章很有质量,看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现在人心大都很浮躁,舍得花心思沉下心来读一篇好文的人越来越少了。

        阅读量都是读者读出来的。读者关心什么决定了阅读量的大小。

        现在人们关心较多的有:明星八卦、怎么赚钱、婚外情、性、教育…当然也包括涉及阅读量方面的。这类相关文章出于迎合,出现的概率就很高。

        客观地说,有些好文章也有不少人阅读。许多人对水文不胜其烦,以另一个角度看,大家也渴望看到好的作品。真的够好的文章总是有吸引力的。

        需求决定市场,从不同角度看都是一样的。


                        关 于 写 作

        写作者的初衷是什么?爱好、钱、名声、别人认可、个人成长、助人…可能都有。

        为迎合别人而写,多为了利益。钻营多了,就没心思好好写了。

        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人,为了自己初心而写的较多。


        人的心思浮浮沉沉,是因为想两全其美,希望既能写作又能赚取名利。

        不过可要想明白,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过硬的写作功底,即便有高阅读量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冒一下很快就会沉下去了,若想通过写作改变生活,根本不可能。

        也不是说两全其美不可能,但是自己要先拎得清——哪个是根本,哪个不过是个衍生品。


        网络中见不到人的真身,但这里亦是热闹的江湖,什么样的人都有。

        一个人本来想做什么事,本来想做什么人,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心思在写出的文字中亦是显现得明明白白。

        所以在网上写作,也是修行。在浮浮荡荡的江湖上行船,自己内心要定。不然怎么能在各种纷扰中把好舵,怎么行得稳,走得远呢?


                                                    (  几点随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的去的是青城山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
    程真XEHNG阅读 952评论 0 2
  • 十岁的耳朵 听到了湿润的潮汐声 两只脚跳在嶙峋的滩石 晃晃的月亮勾出了小螃蟹 软塌的盐泥地躺满碎玉 风在说它也很喜...
    奈奈的西瓜阅读 229评论 0 0
  • 文|似舞 她的梦,她的愿,再也等不到那个要给她带冰糖葫芦的人。 2017.09.29 星期五 晴 -1- 一场大雨...
    陈欢欢阅读 2,178评论 68 78
  • COMPAS框架 COMPAS是一个开源的,基于Python的计算框架,用于架构,工程和数字制作方面的协作和研究。...
    nbit阅读 1,44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