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3)

第三集  农业起源

总结:

时期:

1万年前-3000年前,跨越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

文化遗址:

南方 水稻,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良渚文化 宁绍平原。

北方 小米,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河北磁山,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黄土高原。

五谷: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小麦

六畜:狗,猪,鸡,羊,牛,马

演变过程:

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人受到动物和气候的影响,开始发展农业,由洞穴转为平地,开始种植籽粒,驯化动物,为其所用,在其中通过发明使用工具提高生产力,形成了人与农业的互相促进,形成了部落联盟与社会组织,成就了文化和文明,最终实现了原始文化向邦国文明的过度,最终产生了国家。这也是四大文明产生的原因。

四大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华文明

随手记:

一万年前 从蛮荒到文明,要从一颗小小的种子说起。

茂密的丛林,一万年前,开始走出丛林,从采摘和捕猎,到种植,从采集这到种植者。

一是丛林中的危险,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也同时是被猎食者。

二是气候的变化,一万年前冰川运动,食草性动物灭绝。

籽粒,野生稻,狗尾巴草野糜子--水稻和谷子

农业起源 人类发展史 转折

被动适应--主动改造  从自然中获取基本需求品

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水稻起源之地,玛尼士博士 水稻腐烂后的植物硅酸体 12000年

洞穴遗址-平地遗址

湖南省 发现  种子  野生稻-栽培稻。12000年。

新石器时代伊始拉开农耕时代的帷幕。

北京先农坛  仲春亥日 皇帝祭祀先农神--民以食为天,中央一号文件。

人口22&-耕地7&。

宁绍平原 6000年前 最发达的稻作农业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附近,田螺山遗址,6500年前的,黑褐色土层中的金色小颗粒,古稻,瘦长-白胖的过程,驯化。

大量碳化稻米的发现。

农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骨耜,石碾,shi'chu生产工具。

河姆渡人,新石器时代中期,稻作农业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良渚文化

三角形石犁进一步加快了农业文明的进程,长江中下游,人口激增,稳定的农业生产。

稻作农业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非常发达的程度,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是当时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

各种大型建筑,精美玉器,良渚古城,超级工程。

需要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管理。


黄河流域,谷子。

狗尾草,良莠不齐--栽培谷子

阴虚甲骨文 谷子-粟-禾

《fa  省直属》齐民要术

明代,小麦,玉米,甘薯之后--谷子才慢慢

武安 石铲石镰,石磨盘石墨棒,7400年,新时期时代早期。

粮窖,548个,粟和黍 为主。

河北磁山博物馆。

磁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陶域,仰韶文化,红山文化。

小米,,,,,,,,,,,,,

兴隆洼,内蒙古敖汉旗史前

碳化籽粒,8000年,人工栽培的,粟90,黍10

人猪合葬墓,聚落首领墓,图腾崇拜

猪已经不是纯野猪。

“家” 豕 温顺

黄土高原,沼泽和森林,鹿科和猪,鹿不适应家养,猪就成了

野猪--家猪,成为重要的生活资源。

猪:一是食物,二是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工具。

猪和狗--猪,

兴隆洼,龙图腾,猪首龙,玉猪龙,猪的重要性。

驯化猪,狗,鸡鸭鹅,牛,

全球化载体

小麦,传奇的谷物。

古代农业起源,

小麦,西亚农业起源区,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伊朗,伊拉克,4000年前出入中国,并逐步取代小米,成为北方主要农作物。

二里头文化遗址,3800年,1&。

二里岗时期,3500年,10-20&。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业昌盛

五谷: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和小麦

六畜:狗猪鸡羊牛马

农业,摆脱野蛮状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劳动分工,社会管理,手工业,艺术,战争。

人类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文明社会的出现。

兴隆沟,部落,遗址,长方形半地穴,东中西三个区,存在等级之分。

新石器时代晚期,部落联盟不断扩张,内外部矛盾激化,原始文化-邦国文明的过度,国家随之产生。

农业的发明与部落聚集是四大文明的共同起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华文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