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懂得转身走出爱的误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围绕着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苦一点委屈。孩子在朦胧阶段是应该好好养育,就是这样的一个“应该”,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养成了习惯,一直养到大。更何况现在的孩子都是比着养,养的无比的精细,一个比一个花样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若长辈们不能及时的调整和纠正,走出爱的误区,他们霸道、怕吃苦、懦弱(没有勇气接受失败)、懒惰……的性格便被养成,到头来吃苦的,即是家长,更是孩子自己。社会不会像家长一样宠着你的孩子,把他们当祖宗供着。

      富人有能力有条件宠着养,最终养出来的都不是能担当的后代。穷人就更糟糕了,虽然没有人承认自己是穷人,依然是经济基础在说话。

      一个孩子带大不只是吃饱穿暖,供他们上学那么简单,或者说你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就是你的责任,孩子该怎么养?是个一直需要思考问题。

第一误区:过分在意,让孩子不知足和感恩‍

‍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没有满足感,见到其他孩子有的他都想有,他们觉得大人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应该的,不懂得为别人着想,更不懂得大人赚钱养他们的辛苦。好吃的先尽他们吃,最好的先尽他们用,家长死撑着面子,怕孩子知道你的艰辛,你的“怕”只能培养出孩子的虚荣心。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你的难事应该让他们知道,和他们达成全家一起努力的愿望。记得曾看过一篇报道,一个抢劫杀人犯在执行枪决之前对他妈妈说的一番话:如果你不能管我一辈子,为什么当初那么溺爱我,当成祖宗般养着我?我恨你!

      有条件时,吃的饮食水果,是健康新鲜好的,衣服用品是舒适健康的就好。但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炫耀你买的东西是最好的花了多少多少钱。孩子零用钱,身边备点应急用的就好。

      不要给别人制造灾难,一个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是谁的错,完全是他的错吗?他当然是有错。没好好保管自己的钱财,给别人制造了机会本人也是错的。

      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

      这句话是错的。是误人子弟。孩子就该时不时苦着点养,不要有10元,100元都用在孩子身上。

      不要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给她们培养出凌厉的痛,因为你不能宠爱他们一辈子,有一天宠爱他们的人终会再也帮不了他们。所以从小到大不要给他们特殊的待遇,不要给他们养成高高在上的感觉,天下唯我独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享受,讨要,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没有知足,不懂得感恩,没有责任心。

第二误区:不是只要学习好,其他都不重要

      或许是因为家庭经济有限,希望孩子的将来比自己有出息,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有多少家长对待孩子的要求就一点:只要学习好,考试高分就OK。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是应该的,只要给他们讲清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大人的责任努力工作,孩子的责任努力学习,全家人的责任,是让这个家过得快乐幸福;所有人的责任,是让社会安定和谐。过分的强调学习,势必把孩子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除了学习以外,没有业余生活,生活上是一个低能儿,剥夺了它们成长的幸福感和体会成长的过程,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有多少孩子变得抑郁、痛苦、无助。诚然,有的孩子挺过去了考上了好大学,得到了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又有多少最后还是挺不过挫折和时间,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有的孩子很怕学习不好对不起父母,拼命地学习可谓一路高歌,偶尔一次的失误,家长和自己都不能原谅,初中高中小小年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怜、可悲、可叹、也可恨!!

第三误区:补偿心理,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      以前家境不好穷人会勇于承认,会教导孩子明白自己的处境:我们经济条件有限,你也要扛起一部分责任,自强自立,吃穿用不要去跟任何人比较,要比的应该是学习成绩和责任心。

      老师永远喜欢的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物质生活占第一位的今天,各种一夜暴富的神话灌满了每个阶层每个角落,越来越多没有能力和机会创富的人,把贫穷看得太重,除了机会,社会不公(当然,机会是给同阶层人预备,也是在同阶层人中创造),自己苦了一辈子,不能再苦了孩子,所以,尽其所有补偿孩子。

      有一个熟人,夫妻俩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他们有个女儿,从小就什么都跟别人比,别人有的他都要有,慢慢长大后更是变本加厉,吃穿用都要争第一。初中那会相中了一款手机,非要她父母给她买。一部手机六七千,她父母一个月的工资也只刚刚这点钱,还要生活,还要交补习费,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常年吃药。可不给她买,她就哭闹自杀,没办法她母亲只好去借钱买了手机。有人对她说:你不能这样无度的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呀,做不到的就跟她说。她抹着眼泪说:唉,没办法呀,等大了就好了吧?

        这样的养下去,大了会好吗?

第四个误区:一门袒护,我的孩子是最好的

      有一句古语:孩子是自己家的好。

        经常看到,家长为了孩子大打出手的一幕幕闹剧。

      刚搬到小区没多久的时候,一天中午刚下楼,听到院子里两个人在争吵,走近一看,是我们楼栋一楼和五楼的两个孩子家长。两个小女孩都四岁左右,五楼的小女孩拿着一个芭比娃娃,一楼的小女孩想看看,五楼的小女孩不给,一楼的小女孩就一定要看,两人一用力把娃娃的胳膊拽掉了,五楼的小女孩就哭了。在一边聊天的妈妈听到孩子哭,急忙奔过去,知道原因后便说一楼的女孩做得不对,不该抢别人的东西。一楼的妈妈听了很不高兴,不就是看看嘛,有什么对与不对。于是乎两个人就大吵起来,继而动手。我不知该劝谁,该拉谁?只好把吓得哇哇大哭的两个女孩子揽在怀里带到一边。

      唉,就这么点小事!

      还有件更烧脑的。一次在饭桌上,一个小男孩喜欢吃一道菜,就不让大家转桌子把着盘子自己吃,他母亲也不管,反而说:他是小孩子,大家让着他点。饭桌上还有其他的小孩子,比他小的还有。孩子吃了一盘不够,又叫了一盘,等他吃够了猛地一转桌子说:吃够了,你们吃吧!

      所有的人都无言地看着杯盘乒乓转圈的饭桌。

      今天的人都怎么了。

      过去吃饭,小孩子是没有资格上饭桌的,即使在饭桌上吃饭也只能是吃自己面前菜盘里的菜,筷子不可以越界,挑肥拣瘦,好吃得自己先吃,就更不可能,压根就没有这规矩。

      而如今,规矩哪去了。

      这样的孩子还能教导好吗?难啦!因为他们没有了是非观,所有的事都有父母袒护着,做他们堂而皇之的避难所,其结果不只是扭曲了他们的性格,还会给他们自己和家长带来无边的麻烦和痛苦。

      中国有句俗话: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这样袒护着长大的孩子,性格骄横跋扈,自私自利,不懂照顾别人感受,更受不了一点委屈,不懂礼貌,目无尊长。

      这些都是谁的错?

      家长的。

      家长啊,能不能好好说话。

      孩子长大了,还不懂得转身走出爱的误区,还用所谓“爱”行为语言,不能适度更换调整。

      还是:你给“我”好好吃饭!

                你给“我”好好学习!

                你给“我”好好走路!

                你给“我”  ……

      吃饭是给你吃的吗?他们不好好吃饭,他就饿着。你越是这样说,他就越是不好好吃,他知道不好好吃,你们会想办法不会让他饿着。所以呀,就端着碗追着喂。

      学习是给你学的吗?当然不是。他们不好好学习,如果觉得捡破烂过的日子也很惬意,就可以不好好学习。如果他们对得起自己,早晨披着月亮,晚上伴着星星,起早贪黑去学校,可以不好好学习。

      走路是为你走的吗?摔倒了疼的是他们,即便你再心疼,也不能这样说。他只有疼了才会长记性。

      我在为你打工赚钱、我在为你做什么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奴隶,你这样的言行恰恰灌输给孩子的,你就是他们的奴隶。

      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我的钱是我的,不是你的。将来你是个有用的人,我可以给你锦上添花,如果长大了是个连自己都养不好的人,我不会一次次雪中送炭。

      不是危言耸听。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成长为坚强有用的人。

    把你的心调到微笑的频道,一切都会做得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画图五分钟 上色俩小时🤣🤣 手绘板新手上路‍🤖
    棠不渝阅读 1,846评论 0 0
  • 有个想法,大概就是,其实人最终能走到哪里,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人想让你走到哪里决定的。 比如你的父母想让你留在身边,...
    你们可以叫我松哥阅读 1,079评论 0 0
  • 初中毕业,我到苏州读了一所四年制的省属中专。那时,我虽住在县城,却随着母亲的农村户口。父亲说,考上这个中...
    亦诗诗阅读 3,283评论 1 2
  • 系统性的总结归纳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这么多css,很容易搞混淆以致于走火入魔 (1)使用absolute+marg...
    西兰花伟大炮阅读 3,2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