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是什么呢?它是一个代表美好心愿的未来吗?不,我今天说的是一个我非常敬佩的一个教育集团。
为什么敬佩呢?又为什么时隔四年之久,也未曾上网搜过它的信息,我却能记住它的名字呢?因为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介绍是:不做任何宣传推广,仅靠家长口口相传,发展起来的教育机构。
当然,时至今日,上面的介绍已经不完全符合了,“学而思”这个品牌,相信大部分人都在社交网络的广告上,或者路边广告牌上都有看到过。
没错,“学而思”就是“好未来”的前身。
我为什么非常敬佩“好未来”呢?因为它的教育理念、价值观也是我所追寻认可的。
(一)成就客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1、教不好学生等于偷钱和抢钱。
学生交的学费是标准的,但是我们交付的服务其实是不标准的。某种程度来说,如果学生学不好,我们就等于占了他便宜。一个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作为服务的交付者是有压力的。
2、不是靠口碑招来学生,我们不受尊敬。
我们希望自己的学员不是靠打广告来的,而是靠客户之间口口相传来的。
3、和客户不亲的学校没有未来。
可以经常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学品质,比如跟客户接触的频次、时长、深度这些指标。
(二)务实:抓住事物本质。
1、做强比做大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大家知道扩科就意味着扩收入会涨百分之好几十,但是这样美好的事不要轻易让它发生,一定要能憋得住,能够把你的产品打造到极致。
2、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我们要坚信一个公司你把它内在做好了,外在自然会呈现出来。对于好未来来说,比起广告宣传,更重要的是员工离职的时候对流程满不满意,或者是我们员工日常福利做的细不细。这种小的问题其实是体现公司的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蒙住双眼,但真正扎扎实实、默默无闻的工作我们看不见。
3、做到比说到更重要,数据比经验更重要。
用数据说话,抓住事物的本质, 当然,从本质的角度,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是针对我们这种对品质有要求的服务业。
(三)创新:能活下去的原因。
第一,不怕做不到只怕看不到。
我们做一个产品首先要把行业里能看到的竞品先研究一遍,叫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
第二,不怕看不到只怕看不懂。
看得懂、看不懂不是取决于你的理解能力,它只取决于一个东西,叫做你的虚心程度,即你是不是足够的虚怀若谷。某种程度来讲,一个人不够创新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视野不够,第二是不够虚心。假如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心不够虚,杯子有点满。
第三,拥抱失败的人才能拥抱成功。
所有的创新都是有失败的,所以与其提倡创新,倒不如鼓励“拥抱失败”。
第四,投资未来的人才能拥有未来。
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没有力量了,很大原因是他不敢去不断的投资未来。所谓“未来”这个时间周期,会随着公司发展而变长。早期的时候CEO要思考下个季度,然后要思考一年之后,然后随着公司体量增加,你要思考三年之后,五年之后……
回到标题本身,成为一个低配版的“好未来”有可能吗?可能性大吗?
可借鉴方式:
1、口碑传播。
教培行业由于是后验品市场,用户在选择机构的时候往往依赖于口碑,据腾跃校长社区报告统计,有70%的用户选择机构是源自熟人介绍。通过教学效果、培优的招生策略,以及家长旁听等方式,可以积累较好的口碑。
2、 “由低向高”的授课方式。
目标群体:小学或初一等低年级班。抓住“入口”,这部分用户“生命周期“更长,续费的老用户占比升高,从而降低获客成本。
3、会议及竞赛。
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宣传企业文化;竞赛可以“量化”培训效果,扩大公司知名度。
4、聘用来自知名高等教育院校的老师。
老师的名校光环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容易让学生和家长产生崇拜心理。
5、交叉销售。
为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产品,从而提高单一用户价值。
6、饥饿营销。
需要考试进入,进行“饥饿营销”。
综上所述,只要能招到有能力的老师,那么实现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