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段往事一一我的学诗,与大家分享
郑石安先生江西婺源县人。解放后在上海市大报当记者,擅诗文。新旧体诗皆佳,诗名抪于海外。郑先生和家父是诗友,多有唱和。五十年前我在家父那里见到郑先生。他正在看我写的几首旧体诗。他对家父说,诗很新颖,不落俗套。没有陈词滥调,此子可教。父亲当即让向郑先生讨教。我以为郑先生会我诗严加点评。可是郑先生没有这样做。而是写了一首咏梅七绝要我和它,我依韵和了一首,他根据我的诗又和了一首,再让我和,如此循环不已,几天下来我和郑先生各写了二三十首诗。郑先生问我感觉如何?我说很好玩,体会很多。郑先生又问体会最深是什么?我当即写了一诗作为答复。诗曰,
吃透唐诗三百首,吟诗和对不须愁。
一连几日和此韵,只为教我别太牛。
郑先生点点头说好,又摇摇头说不全对。当即郑先生大笔一挥写诗一首送给我。诗曰
吃透唐诗三百首,吟诗和对不须愁。
一连几日和此韵,只为教你如何牛。
父亲笑着说,又考又练,考练结合,教法別出心裁。还不赶快谢谢老师。郑先生也笑了,说道给你当陪练很辛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