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挂职的分配我是在政通路小学。之前没有听说过政通路小学,但是对“政通路”我却并不陌生,师范的三年就是在这条路上度过的。想到了母校,还有点激动,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06年在郑州培训的时候,听说那个校园在师专合并了以后,已经改为一所中学了。心中充满了遗憾,也许再也不能涉足那个曾经那么熟悉的地方了。
到政通路小学报到,踏上政通路,有点心潮起伏,还是那条政通路,但早已不是那条政通路了。对街道两边的记忆在十年的光阴里已经远去,但是看到矗立在眼前的正在进行时的高层建筑时还是感到了昨是今非。找到学校,站在现代化的建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政通路小学的色彩鲜艳的校徽和“政通路小学”几个红色的大字,这几个大字不是方方正正的字体,而是有点活泼的艺术字,看起来很生动,让我立刻充满了好感。
见到了刘校长,他给我介绍了学校的很多东西,我知道了政通路小学的前身就是关帝庙小学,我在学生时代还曾经到那里见习过,学校经过了这近十年的发展,学校的规模也是迅速的扩大了,他也由原先的教导主任走上了现在的校长岗位,我所看到的学校的新校舍也是去年才投入使用的,参观了学校,聆听了学校“正 通”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听来受益匪浅。我还是好奇的询问母校的情况,我们原来还是校友呢,不过他要高我好多级了,老师范的校园现在已经是郑州二中的校园了,就在我们小学的斜对面,我以后天天可以看到。
这么些日子里,每天迎着朝阳踏上政通路,从这条路的最东面走到学校,感慨良多。
时光荏苒,郑州城市化进程的脚步真的走的很快,十年前这条路还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两边是城中村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灰暗建筑,此时随着郑州市最大的小李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进行,从京广路到学校,已经加宽的政通路两边竟全是建筑工地,高耸的高层建筑的有的已略见雏形,有的还在添砖加瓦的连夜赶工,一到晚上,灯火通明,蔚为壮观。随着这飞舞的建筑粉尘我又一次见证了郑州的成长,一个仿佛越来越年轻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还有淮安街角那个生命力旺盛的“米皮老店”。十年前在师范时,我曾是这里的常客,那个胖胖的大婶总是伴着她原汁原味的郑州话“妞~”“小~”端出一碗碗美味的小吃,而且物美价廉,让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学子们满足一下吃腻了学校食堂后的口舌之欲。当我走到街口看到这个招牌时,真的是很意外,走进小店,十年过去了,那个忙碌的大婶风采依旧,岁月在她身上仿佛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痕迹,只是店面更大了,生意也更好了,她用她的美味送走了一茬茬的学生,不知她是否知道,她在很多人对政通路的记忆里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符号。
还很意外的在一天放学之后,走在路上竟然偶然遇到了以前师范时教我们文选的黄老师,他热情的让我去他的办公室,关切地问起了毕业后的情况。他还是如先前那般一股子儒雅之气,瘦削的面庞却仿佛更加有精神了,转眼他已度过了不惑之年,甚而迈入知天命的年纪,时光真的是似箭。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是对我的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一个老师,他像很久以前一样对我讲了很多可以称之为“教诲”的东西,竟还提起了我陈年的糗事,愉悦的交谈让我觉得那么温暖,分别后,独自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竟忍不住落泪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这若干年后的偶遇,觉得这初冬的夜晚增添了一股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