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我的老师们学做老师

      读书的时候,我爸有几句口头禅,其中“这世上有三种人是真心,一是父母对子女的心,一是老师对学生的心,一是师傅对徒弟的心,他们真心无私地希望子女、学生、徒弟好,虽然有时会很严格”。

      工作后的寒暑假,我喜欢去教院的几位老师家坐坐、聊聊。父母于我的教育多在读书勤奋、与人为善等。步入社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读怎样的书?如何在工作中成长自己?老师们教的更多。

      我的薛老师,当年接我们班时,刚过四十岁,近一米七,大波浪,优雅,气质超好,让人容易亲近。每次在系里院里的其他老师面前,她都极力推荐:“中文系的李高英,很靠谱的孩子,成绩又好,能力又强!有什么事情交给她办,保准让你放心!”

      系里学生会、院里学生会,薛老师都推荐我去参与竞选,她教会我积极抓住成长的机会,与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多接触,多学习。所以,担任学生会主席的袁泉师哥和文艺部部长王娅娜师姐对我提携不少,找工作时,他们夫妻俩也帮我出谋划策,真的很感激!后来知道,袁师兄和王师姐的班主任柏老师是薛老师的大学闺蜜,薛老师也教他俩写作课,曾向他俩引荐过我。

      很感激读书的日子师长们无私地帮助,很享受读书的日子师兄师姐们的帮衬,学生处的唐老师,临近退休,我时常有些工作与她对接,她也时常说薛老师对于学生真诚无私的帮助。

      03年非典,我们学生全封在校园里,住在学校附近的唐老师邀请我跟她回家吃饭,打牙祭,改善伙食。我工作后,唐老师也退休了,因为梅中离唐老师家很近,周末时常去吃饭,唐老师的先生朱大大也很热情,自己开着印刷厂,工作比较忙,俩儿子成家后都搬出去了。每每唐老师都是“我们李高英”,“我们小姑娘这好那好”,俨然把我当成女儿,我和彭医生刚在一起时,也带过去请唐老师把关。

      她们的对于我的极力褒扬,真诚地帮助,让我努力成为她们所期望的样子,幸福地生长着。

      走上讲台,我知道赏识教育对一个孩子内心激励的重要性。我爱我的学生,也许有时也会暴跳如雷,但我会反思,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以便在后面的工作中改进。

      几年特殊时期,偶有电话联系,知道都搬家了,不曾去打扰。全面放开后,今年暑假想着一定要去看望,唐老师依旧精神矍铄,朱大大因为肿瘤化疗,人很消瘦。好在他们的两个儿子住在附近,都很孝顺,生活起居都照顾得很好。

      薛老师儿子在苏州成家,小俩口忙着打拼事业,结婚几年还没有生孩子,她退休后和先生宋老师搬到乡下的别墅,自己种种菜,捕鱼捉虾,养了十来只流浪猫,含饴之乐,甚是逍遥自在。

      听闻王菊延主任离世,才七十七岁,很伤心,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老人,连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较真半天。我在教鲁迅的《藤野先生》时,时常会想起王主任。他的儿子是扬州中学的名师,我的学生考入扬中后,成了他的学生,有时会与我分享小王老师个性的教学和渊博的学识。

      我爱我的老师们,很感恩!

      跟着海波姐,我也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读一遍君师说给我们的誓言:

一定要在我的班级里,

尽可能地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爱。

尊重所有孩子,爱所有孩子。

尊重所有家长,爱所有家长。

相信每一个生命的价值,

相信相信的力量。

让每一个走向我的孩子,

都能带着更多的爱,离开我。

起码让仇恨,

不会产生在我当老师的这个阶段。

这,

便是责任,

便是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