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九章(3)【1529】2025-6-13

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九章(3)【1529】2025-6-13

(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11.9)

【释词】“回”,即颜回。“其”是表示推测的语气词,相当于白话中的大概、也许。“庶”,庶几,差不多。“屡空”,常常空,“空”是空空如也的空,就是穷困、家徒四壁的意思。

“赐”,端木赐,字子贡。“不受命”意为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货值”是做生意的意思,“货”,财货,“殖”,增加。“亿”正体作“億”,通“臆”,在这里是猜测的意思。“屡中”,常常猜中,“中”读“zhòng(仲)。

【大意】孔子说:“颜回学得差不多了,可老是穷得没办法。端木赐不大安分,居然去做生意,也居然让他常常猜对了行情。”

【导读】从“赐不受命”这一句话看,孔子说的“命”还是偏向于种种因缘所造成的命运,而非已经定好的宿命,否则就谈不上“受命”与“不受命”的问题。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2.5)

【释词】司马牛,名司马耿(或名司马犁),字子牛,宋国(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国从第一位国君微子启至最后一位国君宋康王,历经35君,时跨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长达754年。其版图最大时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端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名家四大学派,以及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宋国经济发达,宋国人善于经商,商文化繁荣,发展出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等商业都会)人,是孔子的弟子。一般认为,司马牛就是宋国谋反的大臣桓魋tui(司马桓,又称向魋,东周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掌控宋国兵权。他是宋桓公的后代,深受宋景公宠爱,他的弟弟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接受司马牛的建议去宋国接受一些帮助,但到了宋国,被忌贤妒才的司马魋追杀,弄得孔子急忙掉头逃难)的弟弟,但杨伯峻认为司马耕跟司马犁可能是两人,司马耕是孔子的学生,司马犁是恒魋的弟弟,但并不是孔子的学生(见杨伯峻《论语注译》)。《孔子家语》又说:“司马犁耕,宋人,字子牛。”(见《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此事待考,录此存疑。“我独亡” 的“亡”同“无”。

“何患乎”,“患”,忧虑、担忧,“乎”,义同“于”。

【大意】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就是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了,生死是命定的,富贵也取决于天。一个君子只能管好自己,谨谨慎慎不要犯过错,对人恭恭敬敬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所有的人都愿意做他的兄弟--一个君子怎么会担忧自己没有兄弟呢?”

【导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现在都成了名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自于子夏之口,但并非子夏原创,应该是当时儒者的常谈,后世每试为孔子的话,不准确,但也没有大错。这个“命”比起前面几处讲的“命”来,最接近宿命的意思,但其实仍然可以解释为种种复杂的因缘所交织起来的命运,非人主观可以决定,所以还是“死生有命”。但主观不能决定并不就是事先预定好的,后世人,尤其是民间,老喜欢把“死生有命”向宿命的方向演绎,甚至被描述为阎王掌握生死簿,生死簿上记载着每个人寿命的长短,那纯粹是小说家言,离开儒家的真意越来越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