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伤的人像冰,疗愈好后是水,水害怕变成冰,冰也害怕变成水


去线下课学习,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情绪的圈层图,每个人内在的本质都是爱,但是外面却被一层又一层的情绪包裹了。


因为在线下学习体验了,所以我很明白这幅图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教我们对练个案,释放情绪,常常几天下来,沉重的身体就变得轻盈起来。


我是在心理学圈子里有学习了,我身边还有朋友不在这个圈子里,也不了解这些的。从他们身上,也从我自己身上,看到了一个点,今天想到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有创伤的人像冰,疗愈好后是水,水害怕变成冰,冰也害怕变成水。


有创伤的人,他们的身体是紧绷的,脑袋里拉着一根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块冰,怎么捂都捂不热。如果有机会体验这种心理疗愈,或者仅仅只是走入大自然,他们在那一刻就会变成水……


冰是凝固的,水是流动的,不可否认,这正是创伤带给人的改变,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当然,不能忽视的是,这世界也确实有四季如春的地方。


水是害怕变成冰的,一部分水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冰,一部分水是接触过冰而对寒冷望而生畏,这是很自然的。


然而,冰也是害怕变成水的,大家可以想一下,这又是为什么呢?据我看来,这似乎与心理学中的“存在性焦虑”有关。


想想看,一块屋檐上的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你直接用夏天的太阳去晒它,告诉它你本来就是水啊,这会不会让一块冰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呢?


有时候,忽视一个人的创伤,就等于忽视他/她的存在性意义,所以这就注定了,走出创伤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冰可以变成水,除了太阳之外,温度和气候的整体环境也很重要。


去线下学习,我还遇到过对练的伙伴,根本无法直视自己的创伤的,而且他还是比我年轻的大学生,我就明白了那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人的冬天都不一样。


那天晚上,我为他拍打释放情绪,拍打了一晚上。如今想来,他多么像我文章里形容的一块冰,而我很清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评判……当然,不得不承认,一通操作下来,扮演水的我,其实挺累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