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愚解

汤盘之辩:

这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

                        --- 语出《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智)乎?”

  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作品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有时候太阳周围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来做对比,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

  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所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以上摘自网络)

瑜解:天性可爱,不可抑之。天性可笑,岂可纵之。不抑不纵,悲而摄之,智以导之,是佛教中道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晚上看张双南博士主讲《开讲啦》,提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同时讲到我们平常都缺少一种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一想还真是...
    申国斌青蓝信息阅读 1,735评论 2 1
  • 六月飞雪选编 一天,博学多才的孔子带着子路等学生离开鲁国到东方游学。 一天,阳光明媚,清风拂面。孔子...
    朝花夕拾123阅读 1,332评论 0 3
  • 你的生活,那顶多叫生存。什么叫生活?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去户外发现不一样的风景,那才叫生...
    酷活动阅读 221评论 0 0
  • 专栏复习第5篇 对于一些事情,我们都是只知道结果,不了解过程,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常就会得出一些容易产生误...
    凯利斯阅读 437评论 0 0
  • 一、日线MACD底背离筛选 二、花魁自慰筛选 四、大资金流入筛选
    想周游世界的Billy阅读 1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