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无论有多好的朋友的照顾,表面上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也可能突然之间被孤独侵袭。

在和自己的老婆聊天,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在一场激烈活泼的会议上,感到好像已经没有自己的表达的空间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受到邀约。一向对自己非常依赖的上司,突然背叛的时候,最后领悟到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能相信自己,这些事情常常让人感觉到了孤独。

容易产生孤独的性格

其实所谓的人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从各个角度来看,不一定只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脸就可以产生不孤独。

回想我们生活的四周,到处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各种矛盾,在从事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的对手,在感情生活中遇到不好的伴侣,到处都有隔阂的人。在公司里的各种对立的关系,经常因为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吵架的夫妻,兄弟之间对于父母财产的继承,在求职面试的时候遇到同样在找工作的对手等等。

这就是人不能单独存在的理由,因为人不能脱离群体,同时又必须有知己好友的关怀。

到处都充满着孤独的对立

一个让你的孤独感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如果想从生活的本身去挖掘,恐怖只有在不知不觉中经历各种孤独的那一刻的人才能感受到孤独的重量。

孤独的产生是怎么样的?

孤独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性格造成的

我认为孤独产生,主要是由于孤独的性格造成的。因此我们来讨论一下,各种容易产生孤独的性格。

德国的精神医学家克莱吉马根据人体的体型与性格的关系,曾经列出了四种性格。

一是、瘦长者是分裂的性格。

二是肥胖者是急躁的性格。

三是强壮而又仔细的人富有洞察力。

四是发育不良的人是神经质的性格。

这种性格的分裂法,在亚洲曾经是非常流行的学说,归根到底,这种学说只是限于表示人类幼稚的性格轮廓,而说他是德国精神的医学的界限也不为过。

在欧美的精神医学界里,根据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常识,将孤独做了以下的分类。

一、立即反抗型

二、寄生型

三、情绪易变型

四、评论家型

五、冥想型

六、不满型

七、独乐型

八、计算型

九、狂信型

十、固执型

十一、溺爱宠物型

十二、自夸美貌型、

跟德国精神医学家克莱吉马将人类的性格分为四类,后面的分类更容易了解,也更实在,任何人一看都一目了然。

而孤独的人,在性格上总是有“立即反抗”的表现。如果这种人别人命令做事情,他就会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我根本就不是这么想的”。

老人常常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

在心理学上,我们为了在外在的刺激保护自己,建立起了一道心理防线,这种心理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在采取情形的反抗,大部分是对比比自己强的人,其中以地位高、发表能力强、年龄比较的人居多,这种人在家里反抗父母,在工作中反抗老板,在学校则反抗老师。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希望以最有利的方法来生存,因此,即使带有反抗型标签的青年,也会以这种方式来求得生存,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以反抗的姿态来求得生存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因此,这种以利己方式的自我防卫机制的过强的人,就会形成攻击性的性格,让四周的人厌恶,从而走上孤独的路途。


公子义【微信号gongzi348】:4年心理学,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9年大数据研究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究狂热爱好者,热爱写作。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