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领悟,学好诗文章就写好了大半

我开始读诗词才2个多月,每天一首,这段日子开始留意公文里运用的词汇,党报上发表的刊物,以及生活上时不时会出现的宣传标语,广告用词,领悟到,这里面都透着诗意。

以前,公文这种类似八股文的枯乏文体是入不了我的眼的,因为没有兴趣,所以未曾留意它的样子,然而我的工作离不开公文,也就渐渐接触起来,这才发现,好的公文和普通的公文阅读的感受是大相径庭的。

普通的,就是把大话套话一放,把事情流水账般纪录,而上了档次的公文,光看标题就像是一首诗,充满节奏和韵律,用词精准但不落入俗套,从欣赏的角度看,也是一种艺术。

今天我在看绍兴日报的运动休闲旅游节特刊,第一次那么认真的欣赏党报内容,看后回味良久,舍不得把这份特刊扔进报篮。

例如写到稽东的时光小镇时,写了三块内容,红豆,小镇和香榧,作者用了三个小标题:红豆物语:年年秋风起,山山剔透红;时光小镇:新妆初裁成,满身林下风;香榧物语:我是玉山果,只肯待佳宾。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如果没有用诗歌,而用其他描述或叙述的话,这个意境就会相去甚远。诗词用做小标题,放在那里,就是一首经典老歌,常读常新,百看不厌。

在写到柯桥古镇时,标题也很别致,:给我一次匠心独具的酿造,换你一场梦里水乡的偶遇。字还是那些字,它们不同的组合放在那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档次。这一个标题往报纸上一放,就像是让人走入了一个艺术的长廊,从标题开始便让读者沉醉,仿若那铅字的印刷有了灵气,将古镇的神韵风情跃然纸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两日,去了一趟湖州,参观了一个古木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的镇馆之宝,是一些经历了上亿年时光洗礼的木化石,这些木化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玉的模样。难以想象,珍贵的玉石的前身就是树,树能变成玉的形象,就是把历史凝结在了生命里,最后得到了升华。

木化为玉

类比到文字,朴素的文字就像我们寻常的木头,随处可见,所以不稀奇,而一旦组合成了诗词的模样,就又了韵味,隽永,凝练,就像木头最终演变为了玉石,价值倍增。

诗若融入文字的血液里,更增文字艺术感、生命力。即使写出的不是诗,也能感受更雅致的精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难得今天可以休息一下,上午睡,下午睡,现在终于好点啦,又有精神啦!之前一直听刘老师读《熙琄叙语》,提到咨询师要做到...
    彭晓芬阅读 207评论 0 3
  • 我开始难过 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总是失落 越来越觉得 自己不够强大亦或是不够勇敢 似乎没有能力去反驳什么 我们都一样 ...
    上官楠阅读 300评论 2 8
  • 小时候我喜欢做梦,因为在梦里,可以做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我在梦里无忧无虑的飞翔,没有目的,也没有焦虑。我自高山...
    梦若尘阅读 645评论 0 1
  • Shirley李东方阅读 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