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箩

《新华字典》给“箩”的解释是“拼音luó,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的意思。在鲁西南方言口语里,尤其是农村里,以前可以用到以下几种主要物件。


一种 簸箩

“簸箩(拼音bǒ luó)”,用柳条或篾条编成用以盛东西的器其大小、方圆、深浅等形制因用途而各异。在鲁西南农村常见到的有“针线簸箩”,直径约三十厘米左右的圆形器具,也是用柳条编的,主要是放针、线、剪子、铺衬、碎布、线轱辘的、锥子,有时也临时盛没做完的鞋、鞋帮子、衣裳等。有的时候,农村妇女干完地里的活回到家里,端着针线笸箩,三五人聚集到大树底下,继续拉布鞋底、做针线活,继续“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天。到了做饭的时间了,就各自把手头活收拾到针线笸箩里,端着回家,将针线笸箩放到高处,以防孩子乱拿剪子、针玩,然后再钻到厨屋里做饭。

箩面

“箩筛(拼音luó shāi)”,有的地方读音为 “ luó sāi”,有的地方称为“箩”、“箩筛的”,没有称“筛”的,“箩”与“筛”是两个不同用具。箩是一种分离粗细面粉的生活用具,为圆形,直径约三十厘米左右,箩圈子深十厘米左右,以前的箩筛底是用绫罗绸缎做成,现在有用金属、尼龙网成的。

笸箩、簸箩

“笸箩(pǒ luo)”,有的地方称“笸箩的”、“面笸箩的”、“面笸箩”。这种笸箩比较大,是一个长约一米半左右、宽约六十厘米左右、深约二十厘米左右的敞口曲面型的器具,一般都是用柳条编的。以前,农村吃的面主要靠石磨磨面,将磨好的面,放到面箩里,就在面笸箩里面箩面。

“箩”还有其他用途和意思,如现在的中药房里,就有一种小的箩筛的,和成人手巴掌或碗大小,应该是制作中药时一种手工用具,其他的就不再叙述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个人的手指肚子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手指肚子上形成封闭圆形的指纹,叫做“箩”,在鲁西南方言里称为“斗”,如果...
    一两茶叶阅读 1,325评论 8 30
  • 在《汉语词典》中,“石滚”的解释是“拼音shígǔn,亦作‘石磙’,石制滚压农具。”的意思,明代书画家马愈撰写的《...
    一两茶叶阅读 2,348评论 2 17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336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75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