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作。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给关工委的工作带来多年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市关工委本着“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五老”优势,迈开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法的步子,积极拓展工作新渠道,为做好当前及今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汇编本土教材,传承红色基因
受疫情影响,市关工委爱国团一改以往直接进校园宣讲模式,而是发动市理论研讨小组成员、各(区)关工委和学校关工小组结合本地(区)的涌现的革命先辈英勇事迹、革命战斗事迹以及建国以来涌现的引领本地群众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事迹撰写爱国主义材料。此次征稿充分挖掘琼海丰富红色资源,收到的稿件涌现出多篇取材于现实、内容精彩、情感丰富而真实的原创佳品,现正组织专人对42篇稿件审核并择优制成《琼海市爱国主义教育资料汇编》,将发给各镇(区)、学校宣讲骨干学习借鉴开展宣讲。同时,积极宣传发动全市25778名中小学生下载“花漾搜索”APP,参与“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新人”线上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增强法治意识,守护孩子未来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市关工委法制团按照海南省新一轮的禁毒三年大会战和“七五”普法的工作部署要求,上半年,联合市司法局、市教育局深入嘉积二中、嘉积三中、塔洋中学、华侨中学等学校开展“法律进校园”、“禁毒宣讲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其余各校关工小组也自行组织学生观看普法视频撰写心得,制作普法宣传栏等。同时,各镇(区)“五老”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法律及禁毒宣传活动共45场次,受益群众约2.2万人次。

携手捐资助学,关爱学子成长
市关工委关爱团联合海南省“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及爱心企业深入石壁镇、会山镇和万泉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3场次。为石壁镇、会山镇的5所苗寨学校师生赠送校服、空调、慰问金及学习用品,给万泉镇中心学校、南俸学校捐赠遥控车模型、遥控飞机模型、编程教育机器人、空调机等价值5万元的教学物资。同时,持续推进免费午餐项目。继续在石壁镇南通小学、会山镇加略小学、溪仔小学、马赛小学、朝阳小学实行免费午餐,受益学生800多人。

搭建教育平台,优化育人环境
市教育局关工委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要求,主动作为,继续组织订阅《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知识读读本10635本,要求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撰写征文478篇,并通过省级、市级评比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同时加强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落实好“每周一课”工作,将“琼海家教指导群”由原来的71人增加至205人,有效组织家长7.5万人次进行观看。通过上线家长课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共同编织一张关爱保护网,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银发科技下乡,助力青年创业
市关工委科技团深入万泉镇、大路镇等5个镇举办热带农作物的技术掊训。深入嘉积镇潮阳村委会的海南木养元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嘉积镇官塘村小组海南温泉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个创业基地开展调研,了解创业基地运营中存在的科技难题,再根据创业基地的产品进行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技术讲解和指导,为我们市青年创办的科技示范基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当前,疫情仍旧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面对疫情带来的考验,琼海市关工委将继续主动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地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