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就在今天,2018年11月26日,一条科技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南方科技大学的生物学家贺建奎在香港接受美联社专访时宣称,他的实验室利用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七对夫妇的受精卵上修改了一个名叫CCR5的基因。并且,其中一对夫妇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已经在这个月出生了!

贺建奎表示,这种操作能够让这些孩子具备对艾滋病的天然免疫力,这种能力在今天的世界上非常重要。

上帝之手

我们知道,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HIV(病毒)的感染。HIV能够精确地瞄准人体免疫细胞,因为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个天然的分子路标被HIV偷偷利用了。这个分子路标就是CCR5基因生产的。

所以,反过来说,如果人体当中没有这个CCR5基因,那是不是人就能天然对艾滋病毒免疫呢?

确实如此。在1%的北欧后裔中,CCR5基因出现了天然缺陷,这些人真的从来不需担心艾滋病的问题!虽然他们得了流感之后死亡率会更高,但是这些人的总体健康情况还是不错的。

而且,就在几年前,美国圣加蒙公司研究了通过一项编辑基因的技术,人为破坏掉艾滋病人体内的CCR5基因。他们确实也发现,这些病人体内的病毒水平明显降低了。

也就是说,破坏CCR5基因,确实可能是一种有效、而且相对安全的治疗艾滋病的方式。

那如果在没出生的孩子身上提前把CCR5基因破坏掉,不就能让自己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不需要担心艾滋病了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思路和打疫苗差不多。

潘多拉魔盒

基因编辑技术,甚至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仍然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风险没有得到解决。

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这项技术在应用的时候难以避免所谓的“脱靶”效应,很容易破坏人体当中原本正常的无关基因,导致可能非常严重的、从原理上难以准确预计的遗传疾病风险。

而在今天的新闻中,受精卵的基因修改之后,这些修改将可能进入婴儿的所有细胞——包括生殖细胞。也就是说,这次修改不光会影响这几个孩子,还会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而这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艾滋病有本质性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说,这项基因编辑操作的最坏风险是不可控的。人类可能需要很多年、很多代才会发现其后果。

影响

一天下来,在所有的评论中,以铺天盖地的担忧以及批评居多,大家对于基因编辑带来的科学伦理以及遗传问题普遍表达了不安;而反对的高潮来自大量中国生命科学学者发表的联署声明:

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作为一名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
    杜遥阅读 10,477评论 1 3
  • 书名基因社会作者(美)以太·亚奈(Itai Yanai) / (美)马丁·莱凯尔(Martin Lercher)译...
    xuwensheng阅读 6,104评论 1 11
  • 撰文 | JEROME GROOPMAN 译校 | 王宇歌(免疫学博士) { 导读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
    知识分子阅读 7,964评论 3 14
  • 1982年的白甜在广州的制衣厂上班 ,L则在东莞零零碎碎生产些模具,这些年来倒也攒了点儿钱。他们两个月会见一次面,...
    徐小辉阅读 1,865评论 0 0
  • 今天突然有一个感受,当我看到别人身上的短板,我除了可以告诉他的缺点,我还可以想到这个缺点的对立面是什么,我嘴里也可...
    Hi_张阅读 1,3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