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违规吃喝 久久为功与精准发力并举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严治违规吃喝,但“舌尖上的歪风”却如顽固杂草,屡禁不止。整治违规吃喝非短期“风暴式”运动能根除,亦非“一刀切”所能根治。欲彻底剜除这一痼疾,需秉持“久久为功”的韧劲与“精准发力”的智慧,在制度之严、监督之细、文化之醇上持续深耕。

整治违规吃喝为何不能“一阵风”?此问题犹如慢性病,具有隐蔽性和顽固性。违规行为常藏身于私密包厢或农家小院,甚至披上“公务接待”、“工作交流”的隐形外衣。高压态势下可能暂时收敛,但松懈之时极易死灰复燃。若治理如潮汐涨落,只会让侥幸心理在风头过后悄然滋长,令党员干部陷入“避风头”而非“正作风”的误区。唯有让制度之网越织越密,监督之眼始终明亮,方能彻底斩断“风过又回潮”的循环链条。

同样,简单“一刀切”亦难奏效。违规吃喝情况错综复杂,应精准区分不同情形:对明目张胆的奢靡享乐、利益勾兑,必须雷霆出击,重拳惩治,不留任何模糊空间。对因制度模糊或理解偏差导致的“无心之失”,需及时警示纠偏,加强政策阐释。对借“合理工作餐”之名行违规之实者,必须严查细究,彻底撕破伪装。同时也要保护那些合规、合理的工作餐,避免影响正常履职交流。

唯有精准区分、靶向施策,才能既不枉不纵,又保护干事热情。

“久久为功”与“精准发力”须在制度、监督、文化三维度协同发力。

制度上,织密笼子。明确细化公务接待、商务招待标准,对报销凭证、陪餐人数、场所选择等制定清晰边界,让执行者有规可依,监督者有据可查。同时强化制度刚性执行,对踩红线者“零容忍”,确保制度不是“稻草人”。

监督上,织就“天网”。融合大数据筛查、专项审计、财务检查、群众监督、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形成“线上+线下”、“专业+群众”的立体监督网。特别是对隐形变异新动向保持高度敏感,让“不吃公款吃老板”、“不进酒店进小区”等变种无处遁形。

文化上,正本清源。通过持续教育引导,使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认清违规吃喝非“小节小事”,而是腐蚀党风政风、疏离党群关系的“大害”。大力倡导尚俭戒奢、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让“不想”成为内心自觉,从思想源头上筑牢抵制“舌尖腐败”的堤坝。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整治违规吃喝是一项系统治理工程,既需雷霆万钧之力,也需滴水穿石之功。唯有以“久久为功”的恒心构建长效机制,以“精准发力”的锐眼辨识问题本质,我们才能真正拔掉“舌尖腐败”的杂草,更在深层改良政治生态的土壤——让“不想腐”的清泉在每位干部心中长流不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