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与大家讨论佛学时,很多次主要弘扬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稻盛先生的思想是以佛法为背景,了解大乘佛法,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经营哲学。
为什么要探讨“企业家的现实价值与终极价值”?这关系到对“成功”的定义,并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我们觉得什么有价值,自然会追求什么。不仅人生将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眼中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世界包罗万象,但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三观作出取舍,构成不同的小世界。这些小世界进一步相互影响,形成世界的共业。
当今社会的价值导向中,往往以企业规模和资产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在各种财富排行榜上,一串串数字向世人昭示着成功的坐标。其实,数字只能说明企业的发展状况,属于现实价值,并不代表企业家的生命品质,也不具有终极价值。如果以此定义成功,显然是片面的,还会对民众产生误导。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这样的成功时,很容易屏蔽此外的一切,变成“眼中只看到钱”。这种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是有目共睹的。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儒家的成功观是立足于做人,从完善人格、具备君子德行,到造福社会,成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贤。佛教的成功观是依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的不同定位,止恶行善,追求解脱,最终成就佛菩萨那样的悲智二德,并在圆满自身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利利他。
当然,儒家和佛教并不排斥财富,因为这也是利他的重要助缘,但不能以此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还要从现实价值导向终极价值。当我们具备利他心和做事的智慧,又能精进努力,自然会事业有成。这样的成功才是全面的,不仅对自己和众生、现前和未来没有任何副作用,还能自利利他,使生命进入生生增上的良性循环。
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功?如何使现实价值和终极价值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