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思维导图!

不知道哪里借的图

1

这两年,思维导图火得一塌糊涂。

它的美丽娇俏(图美),它的温柔体贴(用途广),它的贤良淑德(易get),让吃瓜群众们轻易就喜欢上。

于是,各种思维导图的培训班、书、软件、App、笔、本子等相关产品,那个销量杠杠的,简直就自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思维导图两本经典书,在当当上排名都不错:排第七和第四十九!

文/黎甜

东尼大师的开山鼻祖书销量过千万~

截图来自当当

还有专用工具:笔、本子

道具好贵的

简书上思维导图相关的文章很多,经常首页上挂着,点击也不错。

我看了不下十篇,都是围绕着思维导图是什么、怎么画图、App怎么用、思维导图怎么运用等。

我从某作者的文章中截取一段内容,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文章:

随意搜的文,不针对作者

怎么样,感受到思维导图的火爆了吗?

有畅销书,有爆文,有软件,有道具,这样四项全能的领域就几个?


2

怕被时代抛弃的我,也赶了时髦。

我听过线上和线下课,看过书跟文章,用过软件跟App,也经常手绘思维导图。

正因为如此,我心里非常纳闷!

我承认思维导图是很好用的工具。但是在我看来远远没有达到需要专门购买书、笔跟本子的程度!

被夸到天上有地下无的思维导图到底有多逆天的功能?

思来想去,思维导图的优点有四点:

1. 美(我画的除外)

2. 整理思路,有层次

3. 方便补充内容

4. 因为是图形,所以方便记忆理解(这条还得因人而异)

是不是还有什么隐藏功能没被我发现?

否则,本质就是一张图形化清单的思维导图,为什么就火到如此程度?

最让我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会有作者写那些思维导图App使用方法、画图工具、画图步骤的书和文章,我们这些观众是眼瞎还是不会画横线?

我不能理解,众口难调、品味高尚的伟大吃瓜群众为什么会折服在这个五毛党领域~

我学员的作品


3

我有一个群,群里全是当地的培训师。

有个培训师每个月会在群里发一张极其美丽的思维导图,内容是当月计划。

每次此图一出,群内必定欢呼鼓掌一片,有夸图美的,有夸当月计划尽善尽美的,也有羡慕小主习得了此项技能。

看到这个场景,我知道我错估了一个事,那就是:人性!

人性里需要别人的肯定、赞美,才能给平凡的生活增加色彩,正像思维导图,要多种颜色,加点辅助头像图画,才让人觉得此图完美。只画黑白简笔图的我,不好意思拿图出来炫耀,也不好意思说我会思维导图。

难怪蠢笨如我,觉得思维导图平平无奇,因为我没有赋予它美丽和色彩。

可是,我就有一个问题,用在画图,选色,加辅助头像图画的时间,去处理思维导图整理的那件事,能达成多少进度?

也许,你会骂我,不懂生活,不懂精致,不懂美!

没错,我的确不懂~

可是,我就想问:

思维导图到底是用来整理思维还是用来炫耀的?


我的黑白极简图,字丑,图丑,捂脸,真没点艺术细胞


4

我不否认思维导图有整理思维的功能和方便易学的特点。

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贬低思维导图。

只是吃瓜群众被繁华迷了眼,被吹捧失了理智。

在我这种理性思维的大脑里,思维导图和列表清单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在我这种效率派眼里,有画一张美轮美奂的图的时间,事情都处理完了。

所以,热火之后,请回归本质。

那件值得你花时间画图的必定是大事!

那个迷恋思维导图的人,必定是需要借助大脑图形来提高效率的人。

那个提倡宣导思维导图的人,研究的是怎样通过思维导图提高思想的质量,而不是怎样画图好看!

思维导图,重点在思维,不是图!

好啦,我吐槽完毕,你们骂我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维导图名人堂 — 24 安娜 入选时间:2016年1 月 12 日 入选级别:红级 入选理由:安娜,女,中学老师...
    V5特湘叶叶阅读 7,911评论 0 3
  • 思维导图名人堂 — 33叶叶 入选时间:2016年 3 月 6 日 入选级别:红级 入选理由:叶叶,湖南人,80后...
    V5特湘叶叶阅读 5,457评论 0 0
  • 开学这些天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写读书笔记。字,端正美观,书面干净,是我们所有书写作业严格要求的。读书笔记也是这...
    笑笑8阅读 2,972评论 0 2
  • 看了陈佳欣的作业,觉的随意的百问也很有意思,我也想写,于是也有了这样一个随意百问… 1.我是谁? 2.我为什么活着...
    扶摇万事屋阅读 2,548评论 2 2
  • “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家乡的秋天,是从一场烟雨开始的。 前几天还烈日炎炎,暑气灼灼,一场烟雨,瞬间便...
    骏马悲嘶阅读 5,292评论 1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