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说明
《讨武曌檄》是唐代大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篇檄文,该文章也被称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三儿子唐中宗李显,另立四儿子李旦为帝。唐睿宗李旦性格软弱,看到了几位哥哥的下场并不好,于是就不与母亲武则天争锋。武则天则顺利地临朝称制,为进一步登位称帝作准备。
“曌”字,读音为“照”,是武则天发明的文字之一。“曌”是三个汉字的组合,“空”上面既有太阳还有月亮,含义是;“日”、“月”同辉,共享一片天“空”。
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元勋徐世勣(李勣)的孙子,当年徐世勣跟随唐高祖李渊起兵,辅佐唐太宗建立大唐立下奇功,被封为子孙世袭的英国公,并赐李姓。本来赐李姓后应该叫“李世勣”,但因其中的“世”与太宗的“世”同字,故把名字中去掉“世”,称为李勣。
李敬业看到了武则天的野心,自称大将军在扬州起兵讨伐武氏。武则天得知后,剥夺其赐姓和爵位,故李敬业改回原姓,恢复为徐敬业。后来徐敬业讨伐兵败,为部下所杀。
骆宾王7岁能诗,是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公元684年9月,徐敬业起兵反武,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了这篇讨伐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二、檄文梗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檄文时说:“震雷始于曜(音:耀)电,出师先乎声威。”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檄文的特点在于先声夺人;不仅如此,还要“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也就是还要有理有据、理直气壮。《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就是先声夺人、语言犀利,而且文字工整、清新自然。这篇酣畅淋漓的讨伐檄文,不仅令朝野震动,还使骆宾王扬名天下,这篇文章成为了他的不朽之作。
文章开篇就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从出身开始,列数其罪,对武则天进行了全面和猛烈的攻击。抓住武则天先后侍奉太宗父子,致使李唐皇室背上乱伦之名的事实;并且运用历史典故,形象揭露了武则天在后宫中的种种恶行,把武则天置于了不仁不义的境地。
文章第二段,先写徐敬业是李唐皇室重臣,所以师出有名;然后说明讨伐武则天不仅势在必行,更是民心所向;最后用雄健华美的辞藻,夸张大气的形容,渲染出强盛的气势,表明了讨贼义师无往不胜的信心和决心。
文章第三段,对王公大臣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出动员令;让百官产生自惭自励之心,从正反两面讲明利害得失道理,用振聋发聩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口号告知天下,文章轰轰烈烈收尾。
三、精彩典故
在这篇檄文中,作者为了增加说服力,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气氛、突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1、掩袖工谗
这个典故说的是:楚怀王非常喜欢魏国送来的一位绝色美人,而楚怀王的另一个宠妃郑袖却心生嫉妒,虽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谋划要除掉这个对手。她主动和这位美人交好,得到美人的信任后,对美人说:“楚王特别喜欢你的美貌,但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以后再见到楚王,你要掩住你的鼻子,楚王就更高兴了。”
美人听了之后,每次见到楚王的时候,都掩住自己的鼻子。楚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问郑袖。郑袖说:“美人讨厌您身上的气味,所以每次见您都捂住鼻子。”楚王大怒,命人割去了美人的鼻子。郑袖用这种手段,稳住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作者使用这个典故,暗指武则天使用卑鄙手段,嫁祸王皇后夺取王后宝座的事情。因为史书也有记载,武则天的女儿离奇窒息死亡,就是武则天自己干的,却嫁祸栽赃于王皇后。
2、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据《汉书》记载:汉成帝时期,赵飞燕入宫成为皇后。赵飞燕因自己无子,且嫉妒心极强,对怀孕的嫔妃都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杀害,造成汉成帝始终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当时有民谣说,“燕飞来,啄皇孙”,就是说的这件事情。不久,王莽篡位西汉灭亡。
作者借汉朝故事,斥责武则天先后废杀各位太子,致使李唐皇室处于大厦将倾的危险地步。
3、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龙漦(音:迟),指龙的唾液;遽(音:据),急速、快速的意思。
据《史记》记载,当夏王朝衰落时,有神龙降临宫廷,夏后把神龙的唾液用盒子收藏起来。到了周厉王时期,盒子开启,龙漦外溢。一位宫女接触到龙液而受孕,生得一女取名褒姒。褒姒长大后受到周幽王的宠爱,成了王后。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点烽火戏弄诸侯,很快西周王朝覆亡。
这个典故与“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的寓意类似,夏代龙的唾液,预示着周代快速衰亡。这两个典故用以说明,武则天的篡位,预示着大唐王朝已经非常危急。
4、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霍子孟,就是西汉时期的重臣霍光。当年受汉武帝遗诏,辅助幼主汉昭帝;汉昭帝死后扶持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荒嬉无道,很快被霍光废掉,选择汉宣帝继位。由于霍光的存在,保证了西汉王朝的传承。
朱虚侯的名字叫刘章,汉高祖的儿子齐惠王刘肥的次子。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吕雉专政,重用吕氏子孙掌管朝野,危及刘邦的大汉天下。朱虚侯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力诛灭吕氏,拥立了汉文帝刘恒继承王位,稳定了西汉王朝。
骆宾王借用此典故发出叹息:我们现在缺少一个霍光,或者一个朱虚侯,有了他们,大唐的江山就能够传承,有望剿灭兴风作浪的武则天。

此檄文是千百年来檄文中的上乘之作,写作手法先抑后扬,使武则天的劣行与徐敬业的义举形成鲜明的对照。文章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鼓动性。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被作者的才华所折服,惊问这是谁写的?然后感叹到:“宰相安得失此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作者的才华与作品的文采飞扬。
四、原文直译: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生僻字注释:
洎:音:及,意为涉及到的意思
嬖:音:必,意为宠爱的意思
翚翟:音:惠迪,意为皇后美丽的礼服
麀:音:由,意为母鹿。聚麀是指多匹雄鹿共有一匹母鹿。是说武则天作为唐太宗的嫔妃,却做了唐高宗的皇后,造成唐高宗乱伦。
虺蜴:音:毁义,意为毒蛇、蜥蜴之类的毒物
龙漦:音:斥,龙的唾液
遽衰:音:就,遽衰,就是急速衰亡
非法临朝的武姓之人,绝非善良之辈,出生在寒微之家。过去做太宗皇帝的姬妾,曾以低下手段得到奉侍太宗左右的机会。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淫乱。隐瞒先帝曾对她宠幸,阴谋取得宫中的专宠。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善用谗言害人,像狐狸精那样迷住皇上。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加以毒蛇般的心肠,财狼成性,亲近奸佞小人,残害忠良贤臣;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皇后。这种人,为神灵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任。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不再出现;刘章这样强悍的宗室已经消亡。“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就知道汉朝的天下将要穷尽;神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的后氏王朝快要衰亡了。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31。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敬业是公侯之子,大唐老臣,奉行先帝的事蒙本朝厚恩。当年宋微子为祖国的覆灭而悲哀,敬业深有同感;袁君山为国家消亡、失去爵位而哭泣,难道没道理吗!所以,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不让天下人失望,顺应人心所向,我要高举义旗愤然而起,铲除妖孽成就事业。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充盈,仓库储存粮食无穷无尽;长江沿岸王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丰功伟业还遥远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寒光直冲星斗;勇士的呐喊让山川震颤、云天变色。以此气势攻敌,什么样的敌人都将被摧毁,以此气势攻城建功,什么样的城墙都会攻克,什么样的功劳都能建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诸位或为世传封爵,或为皇室姻亲,或为重任在肩的武将,或为受先帝遗命的重臣。先帝的声音还在耳边,效忠大唐的人怎敢忘记?先帝的坟土未干,幼主却不知贬到何处?假如能够转祸为福,让先帝安息,侍奉当今圣上,共建匡扶国家的功勋,不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皇恩的封爵赏候,如同泰山黄河般牢固和长久。如果留恋目前的蝇头小利,在歧路上徘徊,不明大势所趋,今后必会受到严惩。请大家看清楚,今天的世界,到底是谁的天下!发此檄文至各州郡,让天下人都知晓。

2023年12月5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