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人拉开距离到底是这2个方式的不同

如果你真想完成一件事,你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内心感到痛苦就对了,那是成长的感觉。——前记

有一天有人问“你用了一两年微信,看了那么多微信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吗?”“并没有”,心里陷入一阵沉思。可微信上有一些文章确实写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有学到知识呢?原因是因为做法不对,思维方式不对。

大部分看微信文章,只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在公交车上,地铁上,吃饭的时间。

如果是看娱乐搞笑的文章,看看笑笑也就过去,如果是偏有深度,有知识内涵的文章大脑一时是吸收不进去,因为你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要吸收知识,你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

那应该怎样做?这时候你就必须先收集,看到不错的文章先放到一个容器里,我一般的做法先收集到为知笔记,也可以用印象笔记,然后再专门找一个时间段批量处理,把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内容提取出来,整理成笔记或者导图。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最想说的还是思维方式和做法方式对一个人的重要程度。

要真正写一篇文章,而且是没有那么矬的文章,就必须要写大纲。这就是思维和做法的不同,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哪里才能做到心里有底,以前我也不会这样。

如果你要去一个目的地,但你不知道路线,那么就不清楚自己到底走到哪里,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的路程。

教主分享了文字的类型有三种:日记、文章和文案。现在对它们愈加了解,因为要用不同的思维和方式去对待。

有人就说了,你说的这些我也想做到,可要怎么入手呢?曾经的我也挺困惑,不过当你越想要知道答案,内心就会越纠结,但是你的潜意识会记住你的需求,它会留意并且学习。

昨天在阅读《麦肯锡方法》时就找到了答案。关于做采访、写文章、与人交谈都可以列出一份提纲。

在构建提纲时,必须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你需要明确知道所问或者所写的问题是什么?按任意顺序将它们记录下来。##

其次,你真正需要获得的是什么?你试图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采访某人或者写某一个主题?定义访谈目的有助于你将问题按顺序排好,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表述。##

比如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人与人区分开最重要是思维和做法方式,于是以“收集微信文章”作为例子展开,阐述不同人的思维和做法。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影响着人的潜意识,只要你惦记着,它就会为你找出答案。

最近令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她们都说对速录很感兴趣,可是一个人选择挣钱买速录机,而另一个人却选择放弃。这到底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各的选择,但千万不要等到掉下水再后悔当初没有学游泳。学任何事情都一个道理,不仅仅只是速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901评论 25 709
  • 现代的教科书或者脑神经读物对我们讲大脑可以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它们之间由胼胝体连接。左脑负责记忆、逻辑等功能,...
    子屠龙阅读 3,759评论 3 6
  • 1.什么是泛型 概括地讲,泛型就是我们在定义类、接口或方法的时候将某些引用到的类或接口参数化,这样定义的类、接口、...
    graceLiZi阅读 3,7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