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为新时代党员处分工作提供了“操作指南”,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制度成果,将 “严” 的要求贯穿党纪处分全过程,以程序之 “严” 显党纪之 “实”。
程序规范是强化党组领导作用的“压舱石”,以制度刚性确保政治引领。党组作为单位的领导核心,其决策质量直接关系党纪处分的政治效果。《规定》明确集体领导原则,要求重大处分事项必须经党组会议民主讨论、实名表决,避免个人专断;建立审核清单制度,对违纪事实、证据材料、量纪标准等进行规范化管理,让处分决定有章可循;完善责任追溯机制,确保每个环节可查询、可追溯、可问责。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规定》内容,深入领会集体领导的重要性,带头在党组会议讨论中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杜绝“一言堂” 现象。在重大复杂案件处理中,积极运用程序规范为党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又要体现专业水准,确保每一起处分决定都彰显党纪权威与组织意志。
程序规范是发挥派驻机构监督作用的“校准器”,以流程管控强化制衡效能。派驻机构在党员处分事项中承担着监督执纪、审核把关的重任。《规定》为其履职提供制度支撑,明确了监督内容、方式和效力。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派驻机构的监督,主动配合其开展工作,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在面对派驻机构的监督意见时,虚心接受并积极整改,不能抵触和回避。同时,党员干部也要主动学习监督流程,了解自身在纪律审查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心中有数,共同推动党组主体责任与派驻监督责任同频共振。
程序规范是提升执纪效能的“助推器”,以标准化促进质效跃升。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的当下,程序规范成为提升执纪工作质效的关键。《规定》构建了系统完备的程序体系,涉及多部门协同和执纪工作各环节。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主动分享信息,严格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工作。在执纪工作各环节,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不偷工减料、不敷衍塞责。定期参与案件质量检查,对照优秀案例和规范标准,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提升执纪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让纪律审查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的出台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党员干部要将学习《规定》作为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入脑入心;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工作,时刻以《规定》为标尺规范自身行为,确保党纪处分的政治性、严肃性、规范性;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同志共同维护党纪的权威性,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集安市委组织部卢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