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仅仅两天,这就是老天爷赏给阳光的时间。田里的泥泞尚未退去,路面仍带着积水,就急匆匆地将太阳收回。再度操起旧业,把天河之水,撒向人间。
不只是人,连鸟鸣都沾着湿漉漉的哭腔,野猫野狗被雨淋得失去耐心,仿佛随时要咬人。庄稼收不回来,即便收了,也逃不过霉变的命运。瓜果在枝头腐烂,连本该包心的大白菜,也疯长着叶片,迟迟不愿抱团。原以为两天前的雨已经彻底离去,可今天,它又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的雨声,本是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可如今,却感受不到它的美妙,让人感到的是心烦甚至讨厌。
真的,真的盼望它能停下来。还我们阳光,还我们一片可以舒展的万里晴空。
看天气预报,明天晚上至后天还有雨。一看到那些雨滴图标,心情就无端地下沉。
如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道路大多铺上了沥青与水泥。即便下雨,也不至于泥泞难行。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村与村之间,全是土路。雨稍大些,一条条道路就成了一滩滩烂泥。
路上的牛车、马车以及自行车碾压过的一道道沟,一道道辙,让每位步行者都举步维艰。这只脚刚从稀泥里拔出来,另一只脚又陷了进去。往往是一双崭新的布鞋,走一次这样的道路,鞋子基本就废了。有时是鞋底与鞋帮分家了,有时是鞋底烂掉了。
而且那时的雨具也没现在这么多种多样,都非常简陋。谁家若有两把伞、两件雨衣,已算富足。大多数孩子,会找一个化肥袋,对角一折,做成简易的三角雨披,往头上一套,就算挡住了风雨。
记得我结婚后,由乡镇到我们村还未铺水泥路。每遇雨天,不论是骑自行车还是摩托车,泥巴总会塞满挡泥瓦,走一段就得停下来,拿木棍捅掉泥块才能再继续。两公里多的路途,常常要走一个多小时。
每每遇到这种天气,老公总会唉叹:“什么时候你们村也能铺上水泥路?”后来路是真的铺好了,我们却是很少再回去行走。
如今住在小县城,泥泞的土路几乎不再见到。
昨天清晨,我去南湖跑步,拐进苗圃一条泥土小径。本以为雨停两天,路面该干了,谁知仍泥泞如故。尽管脚上是塑料底的运动鞋,不再怕泥水烂鞋,却还是担心弄脏,终究没敢往前走。路上留着深深浅浅的车辙,却似乎不再有童年时的那种举步维艰。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大路、小路、各种道路己修整的越来越漂亮。虽然雨天不再泥泞,虽然雨具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可阳光,依然是万物最深切的渴望。
回忆里满是泥泞的辛酸,而眼下这不见尽头的雨天,同样令人哀怨。只希望这雨,真的真的别再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