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创意教学设计一则

【创意设计内容】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桥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它连接人与自然,促进群体内部与群体之间的交往,缔造共同的民族记忆。因此,桥在中华文明中也逐渐转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每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利用小组内收集的资料及评分选出的最美的石桥的结果,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全班介绍你心中最美的中国石桥,限时5分钟。

【创意设计示例】

                                                                   |我心中的最美中国石桥|

【创意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根据这一理论要求,我创设了这一学习活动。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课下可从充分利用图文资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从桥的历史渊源、传说故事、成语谚语、诗歌对联,绘画雕刻、文章图片这些角度收集关于课文中(为主)及其他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中(为辅)涉及到的中国石桥的资料,给桥从不同的角度如桥的建筑年代、桥的功能结构、桥的石头材质、桥梁的艺术风格、桥的历史文化进行分类整理,从所收集到的中国石桥的资料当中,小组内选择一座你们心中最美的石桥。采用如上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并评价,从中培养中学生的对于中国桥文化的意识,增强对本民族建筑文化的自信心。

补充说明,这一学习活动,一定要放在授课的后半部分,学生要在把握说明文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此活动。

【链接知识】

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石桥

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坐落在广东省潮州城东,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因传有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手书“洪水止此”的石碣竖于桥畔,故名。湘子桥始建于南宋,历时57年建成,东西两段共18墩,桥墩用花岗岩块铆榫砌成。东西桥墩之间江水湍急,未能合拢,只能用小舟摆渡。到明代中期增筑一墩,缩短了未合拢部分的距离,改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贯通东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扩四洲”。浮桥能开能合,随潮升降,为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关式石桥。明代此桥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楼,遂出现了“广济桥上廿四楼”的景致。清雍正时又在浮桥两端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上镌“镇桥御水”四字。道光时洪水毁东岸桥墩,墩上铁牛坠入江中。“湘桥春涨”为潮州八景之一。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位于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与永定河的交汇处,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该桥全长265米,宽约8米,由11孔石拱组成。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芦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桥又以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地而载于史册。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公里的洛阳万安渡口,为著名的梁式古石桥,始建于北宋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历时六年零八个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桥原字长约1200米,宽约5米(现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栏上精楼石狮28米,有石亭7座:石塔9座(现存石亭1座、石塔3座),其规模宏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拱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校河上,为隋代开皇大业年间(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创建。桥梁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弧形平缓,上设四个小拱。新中国建立后按最初桥样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