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再一遍读完《追风筝的人》,已是深夜了,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床头灯默默照耀,偶尔有汽车从楼下驶过,像一阵风,呼啸而去。这样的夜,宁静中暗潮汹涌,许多感慨钻出来,有种想找个人促膝长谈的冲动。

《追风筝的人》我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感触都不尽相同,担忧、憎恨、感动、心痛、期望等等情感交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时而心情愉悦,时而神经绷紧,真的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事件的始末,松弛有度,有血有肉,简直欲罢不能。

那么就来说说喜爱这本书的几个理由:

其一:故事情节清晰明了,人物关系简单澄澈,一目了然。很适合大众口味,不是那种几十上百人的大场面,读来读去就把人绕蒙那种。但看似简单不起眼的小人物,又都各具代表性和普遍性,贴近大众,通俗易懂,很容易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其二:故事的选择也很具匠心,时效性和敏感性兼具。曾经温馨富庶的喀布尔,后来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暴虐冷血的塔利班,水深火热的老百姓……,那个时段的画面,几乎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并时刻关注,这也是这本书一出版就轰动全世界的原因之一。

其三:每一本书,都被作者赋予了某种寓意或理念,而这本书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本人认为处理得更高明一些,他没有泛泛的长篇大论讲道理,而是通过阿米尔的胆怯、哈桑的沉默、天空的风筝、小索拉博嘴角一闪而逝的微笑等等,寄予读者无尽的想象,在无奈和叹息中,给你一抹希望,若隐若现的,却聊胜于无。

其四:本人一直认为,读书贵在领会意境,一本书读罢,余味无穷,除了看读者的领会程度,作者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那些艰涩难懂,讳莫如深的文章,受众面可想而知。《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作者语言精炼,准确,妙趣横生,比如在开篇不久,写到阿米尔和哈桑的情义“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顶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哈桑说的是阿米尔,”,阿米尔父亲病重时,他写到“仿佛我做孤儿的日子并没有随每次收摊渐渐逼近”,再次回到喀布尔,他写到“我回到自己的国家,却发现自己像个游客。”等等,妙语连珠,令人折服作者的文笔娴熟,表达精准,一步到位。

故事的切入点是两个孩子,从儿童到大人,从大人到社会,从社会到国家,从国家到移民区,几乎每一处描写,都表现出个体的矛盾和双重性,爱恨交融,失望和欣慰并存。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着一个阿米尔和一个哈桑,一个阴暗一个阳光,一个狭隘一个宽容,一个工于心计一个温顺善良……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较量,相互压制又各显其能,就看最终是哪个占了上风。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书里一共出现过三次,却感动了无数人。假如有那么一个人,不论功过,不记得失,合盘为你托出全部,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是最该珍惜和敬重的!得之,三生有幸!

为此,在这郑重推荐《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没看过的,赶紧入手吧,它不光是一部史诗级的巨著,还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见了那个隐藏在心里不为人知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天和孩子最亲密的时光就是早上和他一起上学的时候。从家到学校,短短十几分钟路程,有时孩子会讲个故事给我听;有时母子...
    在水一方吴静阅读 4,410评论 3 5
  • 星期六 天气小雨 大清早就把女儿叫起来,本来昨天就计划好了今天去市里,逛街带着孩子是件头疼的事,但是...
    陌上清歌的简书阅读 1,345评论 0 0
  • 你越发会欺负人了 老是把脸与我零距离贴近装出要吻我的样子然后又在我不知所措的表情里笑意盈盈的说我傻 真的很讨厌...
    牧余生阅读 1,072评论 0 0
  • 《礼记·大学》中写道: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 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 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
    钰婧Erica阅读 2,7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