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葱岁月和逝水年华(一)

今日一画

那天去街里买烧饼。去的太早了,烧饼还没开始做。等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忽然想起离村里小学不远,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看而不得,择日不如撞日,遂决定现在去看。

我家在村子西头,小学在村子东头,自打小学毕业后,我已经很多年没去过了。

前些年教育改革,很多村里的小学被砍掉了,其中就包括我们村的,一个乡里只剩下两三所小学。孩子们只得去外村上学,路远,接送孩子成了大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村里小学被砍掉后,留下的教室听说做了幼儿园。

开着三轮车往东走,这条路上学的时候我走了整整六年,熟的不能再熟。

如今再走,却是满眼陌生。坑坑洼洼的土路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两边的砖瓦房,变成了整齐的楼房,我已记不清谁家是谁家。

走到头,却没看见学校的大门。

妈妈说,学校一大半都卖掉了,只剩下一排房子在胡同里面呢。

倒回去往右一看,果然有个小胡同,尽头处装了两扇大铁门,上面挂着一把大铁锁,刚才忽略掉了。

透过门缝往里看了看,只有一排平房,靠东边的一间还挂了一个竹帘子。院子不大,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

院子外面,紧靠大铁门的东边,是几个蓝白色的大仓库,听我妈说是储存蔬菜的冷库。

冷库这一大块地,以前也是学校的一部分,大概是操场的位置。

心里有点怅然,本来想让闺女看看我当年上学的地方,也重温一下我的童年,如今怕是不能如愿了。

记忆里的的小学很大很大,是个神秘的乐园,每个孩子一走进去,就会“长大”,变得懂事起来。

和家里其他兄弟姐妹比,我入学不算早,小时候贪玩,整天东家西家的蹿。

脑子里一直有个模糊的印象,就是有天下午,爸爸把我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强行带我去学校报名。

入学首先进的是学前班,有个老师领着学点数字什么的。我记得进教室的时候,已经学到数字“7”了。

上学前,我是比较抵触学校的,觉得那是个不自由的地方,上学后就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玩了。

可是进去后发现,教室里不仅坐着家附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还有其他很多不认识的同龄人。在一块热热闹闹挺好玩,心情顿时大好,开始爱上这个地方。

于是,每天早上一起来,就赶紧吃玩饭去学校。有时饭做的稍微晚一些,心里就急的不行,唯恐上学迟到。

九十年代初的农村,经济条件还很差。我们学前班的教室,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就是用一块石板,两头用两摞砖头支着。

用的时间久了,有的石板已经裂了缝,有的缺了角,下面砌的砖也松动了,歪歪扭扭,经常被我们抽出来又放进去。

而我们的“凳子”,都是自己从家里搬来的。之所以加上引号,因为严格来说,那称不上是凳子,而是一截一尺来高的圆圆的树墩。

为了坐起来更舒服些,树墩上钉着装粮食用的编织袋或一块布。把树墩放倒,用脚一踢,就咕噜咕噜往前滚去。

每次放假和开学,我们就这么把树墩一路踢回家,再踢回学校。

好像是等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搬着家里的小板凳去上学了,用过的树墩可以再给新入学的弟弟妹妹们用。

为什么学前班不搬小凳子呢?我猜测大概是家里穷,凳子也不宽裕,都搬走的话,吃饭或者来个客人就不够坐了。

而上学自带凳子的做法,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小学三年级前坐小凳子,之后因为全是高桌子,就换成了高凳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想来,课堂上都讲了些什么,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每天放学后,都会在小本子上写一些歪歪扭扭的数字。 进学...
    大脸and小脸阅读 1,404评论 0 0
  • 那个时候,放电影是件大事,谁家有红白喜事儿的时候才会请人来放场电影。 电影布刚扎好,我们就跑去打听放什么片子,然后...
    大脸and小脸阅读 1,254评论 0 0
  • 不是个人小传,是个人成长路上那些小小的星辰,始终在我的天空闪耀,我不忍心有一天它们会在日常繁琐中渐渐失去光芒,更害...
    头脑特工队阅读 4,375评论 0 1
  • 从小学到初中,作文里面写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妈妈”。其实,很早就有想写一写爸爸的冲动,却又不知从何下笔。心想着如果等...
    一华君阅读 3,134评论 0 3
  • 假设为真 在喜欢的开始 通常假设为真 用尽各种方法 寻找条件 充分的 必然的 来证明 她说 理科生的思维 真的很难...
    陈浮点阅读 1,35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