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

著名的白熊实验是这样的:

参与者被要求可以在大脑里想象任何东西,但就是不可以想到白熊。

实验结束之后,所有人都承认,自己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白熊的形象,“不要想白熊”,在参与者的耳朵里成了一种信号,越是不允许去想它,反而越是会想到它,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们都有一个和父母对着干的阶段,你越是强调不让他做什么,反而越容易诱发他内心的抵触情绪。

父母可以尝试减少否定词,减少催促和命令语气,将“不行”、“不可以”等否定词,换成一种正面的陈述性的词汇,比知,把“不要躺着看书,对眼晴不好”,换成“坐着看书,对眼晴好”。比如,把“你快点,别总是磨磨蹭蹭”,换成“上学时间要到了,检查一下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生活中,父母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孩子也更容易接收到正向的信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两天去邻居家做客,看着两个孩子在一块儿玩耍,本来是一件蛮幸福的事情,邻居妈妈却突然叹了一口气,她说:"唉,孩子天...
    我的熙雅阅读 3,790评论 0 0
  •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
    Enomothem阅读 13,050评论 0 1
  •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
    陈哈娜阅读 1,638评论 0 0
  •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白熊效应”。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的,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
    小胖花花鼠阅读 5,941评论 0 0
  •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
    JohnWick_baf6阅读 4,077评论 0 0